全国科普日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
A.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自带环保布袋购物
C.随意丢弃塑料瓶
答案:B。一次性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随意丢弃塑料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自带环保布袋购物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从而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
2.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6月5日
B.5月6日
C.6月6日
答案:A。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3.下列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A.煤炭
B.太阳能
C.石油
答案:B。煤炭和石油是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4.以下哪种垃圾属于可回收物?
A.剩饭剩菜
B.废旧报纸
C.用过的卫生纸
答案:B。剩饭剩菜属于厨余垃圾;用过的卫生纸由于水溶性太强,通常不可回收;废旧报纸可以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物。
5.我国“植树节”是每年的()。
A.3月12日
B.4月12日
C.5月12日
答案:A。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
6.以下哪种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A.猕猴
B.大熊猫
C.穿山甲
答案:B。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曾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由于近年来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其保护等级有相关调整等情况。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
7.下列哪种做法会破坏臭氧层?
A.使用无氟冰箱
B.大量使用含氟制冷剂
C.植树造林
答案:B。含氟制冷剂中的氟利昂等物质会释放出氯原子,氯原子会与臭氧发生反应,破坏臭氧层。使用无氟冰箱可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植树造林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等,与保护臭氧层没有直接关联。
8.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A.5.6
B.6.5
C.7.0
答案:A。正常的雨水因溶解了二氧化碳,pH值约为5.6,当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被称为酸雨,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造成的。
9.为保护蓝天,我们在出门时,应该()。
A.尽量选择乘坐舒适的交通工具
B.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尽量选择乘坐私家车
答案:B。公共交通工具载客量大,相比私家车能减少单位乘客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蓝天。选择舒适交通工具若多为私家车等会增加污染;私家车单人能耗和排放相对较高。
10.以下哪种植物对空气污染有监测作用?
A.仙人掌
B.苔藓
C.绿萝
答案:B。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所以苔藓植物对空气污染有监测作用。仙人掌和绿萝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净化空气等作用,但不具备明显的监测空气污染功能。
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环保行为的有()。
A.节约用水
B.绿色出行
C.垃圾分类
D.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ABCD。节约用水可以保护水资源;绿色出行如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能减少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能减少资源浪费和垃圾产生。
2.下列哪些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A.工业废气排放
B.汽车尾气排放
C.森林火灾
D.秸秆焚烧
答案:ABCD。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森林火灾会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害气体,这些都会造成大气污染。
3.以下哪些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景观多样性
答案:ABC。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基因的变化)、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一般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层次。
4.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应对气候变化?()
A.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B.增加森林植被
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D.发展清洁能源
答案:ABC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直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森林植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起到碳汇的作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