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工作人员招聘(14人)笔试备考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魏晋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种崇尚玄学的思潮,主要以何晏、王弼、阮籍、嵇康等人为代表。被他们奉为“三玄”的经典著作是指()。
A.《论语》《诗经》《老子》
B.《周易》《庄子》《老子》
C.《老子》《庄子》《孟子》
D.《诗经》《周易》《春秋》
【答案】:B
【解析】魏晋玄学是指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思想的思潮。“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就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人看重《老子》《庄子》和《周易》,将它们称之为“三玄”。
2、夏日炎炎,当人们满头大汗时打开电风扇会顿时感觉凉快舒适。实际上,电风扇本身并不会制造“凉气”,这种凉快感觉是由于蒸发散热导致的。以下关于蒸发散热的说法错误的是()。
A.蒸发属于液化现象
B.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
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D.蒸发快慢与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蒸发散热相关知识的理解,关键在于判断每个选项关于蒸发这一现象的描述是否正确。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所以蒸发不属于液化现象,该描述错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所以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的描述是正确的。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因此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描述是正确的。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表面的水分子越容易脱离液体变成气态,蒸发也就越快,所以蒸发快慢与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的描述是正确的。综上,说法错误的是蒸发属于液化现象。
3、下列不属于电报公文加注的紧急程度的是()。
A.平急
B.紧急
C.特急
D.特提
【答案】:B
【解析】电报公文的紧急程度有特提、特急、加急、平急。所以不属于电报公文加注紧急程度的是紧急。
4、根据民法,以下哪种情形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A.甲乙双方明知是文物而买卖走私的行为
B.精神病人甲将自己的戒指赠与他人
C.手机卖家误将价值5500元的手机当成550元的手机出售给顾客
D.钱某是资深股民,在仔细研究了某网络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后,以每股20元的价格购买了该公司的股份5000股,但第二天该公司股票却跌至每股5元
【答案】:C
【解析】此题为对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考查。依据民法规定,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等情形。对于将文物买卖走私的行为,这属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此类行为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并非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时,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因为精神病人欠缺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具备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所以精神病人甲将自己戒指赠与他人的行为无效,而非可变更、可撤销。手机卖家误将价值5500元的手机当成550元出售给顾客,这构成重大误解。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在本题中,卖家对手机价格存在错误认识,符合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此情形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民基于对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研究后进行股票购买,这是正常的投资行为。股票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波动是投资的正常风险,不存在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定情形,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综上,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是手机卖家误将价值5500元的手机当成550元出售给顾客这种情形。
5、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总需求是指()。
A.国内需求
B.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之和
C.企业需求与个人需求之和
D.全社会消费品需求
【答案】:B
【解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各方对产品和劳务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社会总需求包括两个部分,即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国内需求涵盖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国内经济主体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国外需求则是指国外市场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也就是产品和劳务的出口。所以社会总需求是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之和。国内需求只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不能完整代表社会总需求。企业需求与个人需求之和的表述没有涵盖社会总需求的完整范畴,且这种表述过于局限在主体层面,没有体现社会总需求的全面概念。全社会消费品需求主要侧重于消费方面,而社会总需求不仅包括消费需求,还包括投资需求以及国外需求等,表述过于片面。因此答案是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之和。
6、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