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饮食卫生管理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食品处理规范
01
日常卫生管理
03
环境卫生控制
04
幼儿卫生习惯
05
疾病预防措施
06
家校协同机制
01
PART
日常卫生管理
餐前检查流程标准
工作人员在接触食品前必须洗净双手,确保手部卫生。
餐前洗手
检查食材是否新鲜、有无变质,确保食品安全。
食材检查
检查餐厅环境是否干净、整洁,有无污染源。
环境卫生
餐具消毒记录制度
记录管理
对消毒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每次操作可追溯。
03
采用高温或紫外线等方式进行餐具消毒,杀灭细菌病毒。
02
消毒流程
餐具清洗
用餐后及时将餐具进行清洗,去除残留食物和油污。
01
教具清洁频率要求
教具分类
根据教具的材质和使用频率进行分类。
01
清洁方式
采用湿布擦拭、喷洒消毒液等方式进行清洁。
02
清洁频率
根据教具的使用情况和卫生要求,制定清洁频率,确保教具卫生。
03
02
PART
食品处理规范
食材采购验收标准
新鲜度
质量
供应商资质
验收记录
保证食材新鲜,无变质、腐烂、异味等异常情况。
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无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
选择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确保食品来源可靠。
详细记录每次采购的食材名称、数量、供应商等信息,确保可追溯。
对于需要冷冻的食品,应放置于冷冻设备内,防止食品变质。
冷冻储存
保持储存区域干燥通风,防止食品受潮发霉。
干燥储存
01
02
03
04
将需要冷藏的食品放置于专用冷藏设备内,确保温度达标。
冷藏储存
不同种类的食品应分区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分类储存
食品储存分区管理
分餐操作防护细则
6px
6px
6px
分餐前需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病等潜在风险。
工作人员健康
分餐所使用的容器、工具等需经过消毒处理,确保卫生。
容器消毒
分餐前需彻底清洗双手,并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和口罩。
手部清洁
01
03
02
按照合理的流程进行分餐,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分餐流程
04
03
PART
环境卫生控制
活动区域清洁流程
地面清洁
每日打扫活动区域地面,确保无垃圾、无尘土、无积水。
01
玩具清洁
定期对玩具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玩具表面清洁卫生。
02
桌椅清洁
用餐前后及时清理桌椅表面,保持干净无油渍。
03
空气消毒
每周进行空气消毒,减少室内细菌滋生。
04
饮水设备维护周期
定期更换饮水机的滤芯,确保水质安全。
滤芯更换
每月对饮水机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清洁消毒
定期检查饮水机的管道,确保畅通无阻。
管道检查
定期检查饮水机的运行状况,及时排除故障。
机器维护
垃圾处理分类原则
垃圾分类
垃圾收集
垃圾处理
垃圾转运
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投放。
及时收集垃圾,避免堆积和散发异味。
定期清理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将垃圾装入专用垃圾袋或垃圾桶,及时转运,防止二次污染。
04
PART
幼儿卫生习惯
七步洗手法实施步骤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将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直至肘部,然后彻底冲洗干净。
用餐礼仪培养方案
餐前准备
餐具使用
餐桌礼仪
餐后整理
组织幼儿洗手、整理餐具,营造整洁、有序的用餐环境。
教育幼儿坐姿端正,双手扶碗,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不发出声响。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如勺子、筷子等,不用手抓食物。
鼓励幼儿餐后自行整理餐具,清理桌面,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禁止分享食物规定
避免交叉感染
为了幼儿的健康,严禁分享食物,防止病菌交叉感染。
培养个人意识
特殊食物处理
引导幼儿树立“个人食物个人享用”的意识,不随意品尝他人食物。
对于需要分食的特殊食物(如水果、点心等),教师应提前切好并分发到每位幼儿手中,避免幼儿间直接传递。
1
2
3
05
PART
疾病预防措施
传染病高发期防控
加强卫生消毒
严格控制入园
健康观察与晨检
疫苗接种
增加玩具、教具、餐具等物品的消毒频次,保持教室、寝室等场所的通风换气。
在传染病高发期,尽量减少孩子集体活动,避免去公共场所,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幼儿园。
加强对孩子的健康观察,每日进行入园晨检,发现异常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及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儿童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异常症状监测机制
设立健康观察员
每个班级设立专门的健康观察员,负责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体温等。
01
症状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