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医疗,是条好赛道吗?
“生活破破烂烂,小猫小狗缝缝补补。”一句网络流行语道出了宠物对宠主而言无可比拟的治愈力量,这也让越来越多人心甘情愿地成为“铲屎官”。《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全国的宠物诊疗机构数量为29360家,2023年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已达2793亿元,并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预计2026年将达到3613亿元。
尽管作为宠物消费“大头”的宠物医疗行业一片火热,然而,蓝海之下,是巨大的专业人才缺口。近年来动物医学专业的填报热度持续攀升,报考分数和录取分数线逐年上涨,可在数年专业学习之后,真正留在临床的科班毕业生仅有一小部分。面对专业与就业的明显落差,开家宠物医院,还是门好生意吗?
你对宠物医生有职业滤镜吗?
“和小动物打交道”“就业率高”“有趣好玩”,当这些具有吸引力的标签附加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养宠潮流的兴起,宠物医生成为不少学生的理想职业。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宠物医生肩负着帮助宠物治病康复的职责,是技术、责任、爱心的完美结合,每天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相处,美好地撸猫撸狗,工作环境简单压力小,轻松又愉快。但实际上,宠物医生真实的工作状态是辛苦与压力交织的,治愈宠物的成就感是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的主要动力。
作为一名宠物医生,工作是非常忙碌的,现在,宠物已成为很多人的伴儿,它们为生活带来慰藉和乐趣。人们在宠物身上倾注了家人朋友般的感情,所以越来越善待它们。在宠物医院,每天都有各种伤病的宠物挤挤挨挨,特别忙的时候,晚上十一二点下班是常事,有时早上一开门,就有许多人带着宠物蜂拥而至,宠物医生们有时甚至来不及吃早餐就要开始忙碌,到了中午一两点,只能抽空囫囵吞枣般将早餐午餐合在一起解决。
尽管宠物医生的工作强度不亚于人医,但待遇还是偏低,以新瑞鹏为例,据了解,其旗下医院宠物医生的工资构成一般是底薪+提成,若个人业绩达到3万元,每个月就有5%的提成,有记者走访该品牌在北京地区的3家医院,其宠物医生的底薪大概在4000—6000元,提成在2%—5%。也就是说,综合下来,大部分普通水平的宠物医生,工资大约在六七千元,这还是建立在一周工作6天,一天起码上班10个小时的基础上,同时还要冒着被猫抓狗咬的风险,宠物医生这一职业并不像大众想象的那样赚钱。近年来,宠物医生的工作强度已较多年前有所减轻,大多可以拥有每周一至两天的休息日。在过去,宠物医生一天工作12小时、每周几乎无休是常态。也正因此,即便是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坚持留在临床一线的也不多。
此外,宠物医生就像儿科医生,不仅要面对不懂表达的医治对象,还要承受来自“家长”的压力。因此,想做好这份工作,除了要医术精良,还要善于沟通。许多刚入职场的新手,往往因顶不住“医患”关系和收入待遇的双重压力,选择离开。
“暴利”假象之下的微薄收益
近年来,宠物诊疗机构数量的快速增长使一些人直观地认为,宠物行业的高定价和旺盛的市场需求让宠物医院赚得盆满钵满,但事实并非如此。
2024年中国连锁动物医院创始人大会调研显示,近6成左右的参会医院处于微利或收支平衡的状态,盈利较好的医院占仅比36%,亏损占比2%;虽然部分医院表现突出,但接近一半的医院只能实现微薄利润,甚至出现亏损。这门看似“暴利”的生意吸引着无数入局者,真正赚到钱的却是少数,于是转行成为宠物医生的常态,医院降薪、关停的故事也时刻在发生着。
比如,有网友吐槽自家猫咪呕吐之后去医院输液,发现输液收费明细上有输液费140元、注射费50元、疼痛管理80元,住院包括笼位费55元、留观护理费25元,这位网友认为宠物医院存在重复和不合理收费行为。也有不少网友吐槽自家猫咪打针,不仅要收取药物费用,还要收留置针耗材和埋置费。
对此,有从业人员解释,宠物生病时的部分检查费用确实较高,原因是设备的利用率不同,单次价格自然不同,宠物医院可能一天都来不了一两只动物使用相关检查设备,但仪器设备的成本在那里,按照5年折旧期,可能还没收回成本就要折旧;而人类医院人流量大,检查设备可能不到1年就能收回成本。且由于小动物没法张嘴说话,医生凭借自身的技术和经验进行诊断和治疗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疫苗、驱虫药等兽药同样是一笔硬开支。由于国外宠物医疗行业更成熟,当前很多兽药还依赖进口。近两年,虽然国内兽药逐渐上市,但因起步晚、发展迟,所以种类有限,如当前猫的疫苗基本只能依靠进口,而且价格不菲。
我国的宠物医疗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发展时间尚短。目前专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的脚步,人才始终是宠物医疗行业发展的瓶颈。行业人才缺口明显,且资源分布不均,大城市宠物医疗从业者相对较多,正规医院的招聘门槛较高,而三四线城市则往往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
动物医学,还值得报吗?
通俗地说,动物医学专业主要围绕猪、牛、羊、家禽等经济动物和宠物(伴侣动物)展开教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