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编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Python编程基础/Pythonprogrammingfundamental
开课学期:2
学分/学时:3/32+16
课程类型:必修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
团队负责人:责任教授:
执笔人:核准院长: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Python编程基础》是软件工程专业中面向编程初学者的一门课程,主要包括Python的基础语法、包和包管理器的使用、代码风格、面向对象基础知识、函数式编程基础、标准库的了解和使用等。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Python的基础语法入手,由浅入深学习Python的使用技巧和一些基础算法,培养编程的一般性思维,同时通过小项目的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基础程序设计能力。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熟练使用Python以外,还要求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一定理解,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Python语言概述(2学时)
了解Python的应用前景和Python几种开发工具的选择,练习使用Python的包管理工具,学习Python基本计算语句的使用,重点掌握运算符的使用和优先级问题。
2.Python基本概念(2学时)
掌握Python三种控制语句的写法,学习Python中字符串的处理方法,培养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3.Python控制结构(2学时)
重点学习Tuple,List,Dict三种数据类型,了解它们的联系和特点,熟练使用相关的方法,重点掌握它们的互相嵌套。
4.函数(2学时)
学习Python的函数定义和使用,了解参数的定义方式和返回值的返回,理解函数的嵌套,重点掌握函数作用域,对闭包能有一个模糊的认知为后面函数式编程打下基础,同时要对标准库有一定了解。
5.Python数据结构(2学时)
了解常见数据结构的特点,包括集中结构、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掌握元组的概念和操作方法;掌握列表的概念和操作方法;掌握字典的概念和操作方法;掌握字符串的概念和相关操作,包括转义字符的含义、字符串的表示、输入、运算、格式化、内建方法、访问和遍历。
6.使用模块(2学时)
了解模块和包的意义,学习如何导入模块,了解怎么编写模块。
7.字符串与正则表达式(2学时)
了解字符串的一些基本操作。了解正则表达式可以用来搜索、替换和解析字符串。
8.面向对象编程(4学时)
学习面向对象的基础思想,理解对象和类的概念,学习封装、继承和多态在Python中如何表达,掌握生成器和迭代器的写法。
9.异常处理(2学时)
了解什么是异常,为什么要处理异常,学习Python中如何抛出和捕获异常,了解断言的使用,了解怎么实现自定义异常,重点掌握with关键字的的使用和意义。
10.文件处理(4学时)
了解在Python中如何进行文件读写,学习读写文件相关的API,理解序列化的意义和方法,掌握对文件系统的一些操作。
11.使用Python进行GUI开发(2学时)
了解GUI编程的基本概念,包括窗口与组件的概念和事件驱动与回调机制;了解Tkinter的主要组件的构建方法,包括标签、框架、按钮、输入框、单选按钮和多选按钮、列表框和滚动条;掌握利用Tkinter库进行窗口化程序的编写的基本方法;
12.使用Python进行数据管理(2学时)
了解使用持久化模块持久化地存储程序中的数据对象,如何使用Python中的itertools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及如何在Python中使用一种更为高级的数据管理工具—数据库,以应对更为复杂的数据管理需求。
13.使用Python进行Web开发(2学时)
了解Flask框架基础和Jinja2模板,掌握搭建简单Web网站的方法;了解Django框架基础,掌握使用Django创建项目和模型、生成管理界面、构建前端页面的方法;
14.使用Python进行多任务编程(2学时)
了解进程、线程、多任务、多线程等概念。
11.实验(16学时)
教学说明及教学基本要求见《Python编程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讲授教学法为主,讨论(提问)式教学为辅,结合课外学习的教学方法。实验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教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法为辅,并结合讨论(提问)式教学,以及结合课外学习的教学方法。
1.本课程概念较多,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本课程拟采用多媒体PPT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信息,浅显通俗地对概念、定义和原理进行解释,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性,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对课程中关键性概念、设计思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