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波长法双波长选择原则:吸收光谱重叠的a、b两组分混合物中,若要消除b的干扰以测定a,可从b的吸收光谱上选择两个吸光度相等的波长λ1和λ2,测定混合物的吸光度差值,然后根据ΔA值来计算a的含量。①干扰组分b在这两个波长应具有相同的吸光度。ΔAb=Aλ1b-Aλ2b=0②被测组分a在这两个波长处的吸光度差值ΔA’应足够大。*(一)双波长法A2=A2a+A2bA1=A1a+A1bA2b=A1bΔA=A1-A2=A1a-A2a=(E1a-E2a)ca.l*(二)导数光谱法紫外光谱线:A=cE=cf(λ)。1、导数光谱的波型和特点:①零级导数的极大在奇数阶的导数中相应于零,而在偶数阶的导数中,相应于一个极值。光谱的波型和特点:②零级光谱上的拐点,在奇数阶中产生极值,在偶数阶导数中为零。③随导数阶数量增加,极值数目增加(极值数=导数阶数+1)。谱带宽度变小,分辩能力增高,可分离和检测两个或两个以上重叠的谱带。*2、导数光谱的定量原理:在任一波长处,导数光谱的数值与浓度成正比。导数曲线的斜率越大,灵敏度越高。这是导数光谱用作定量的理论依据。A=εcldnAdλn=dnεdλn.c.l3、导数光谱法对干扰吸收的消除:A干=a0+a1λ+a2λ2+a3λ3+…+anλndnA干dλn=n!.anA干’=a1+2a2λ+3a3λ2+…+nanλn-1上式表明:干扰组分的n阶导数值为一常数,即干扰吸收被消除。*4、导数光谱法定量数据的测量(3)峰零法:利用极值到零线之间的距离z,作为定量信息。(1)基线法(或正切法):对两个邻近的极大峰或极小谷作公切线,然后测量中间极值至切线的距离d,为定量依据。(2)峰谷法:测量两相邻峰、谷之间的距离p(p2或p1),作为定量测定值。导数光谱定量方法:采用标准曲线法,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几何法是采用导数光谱上适宜的振幅作为定量信息的方法。*五、紫外吸收光谱用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研究(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1.饱和碳氢化合物C—C,C—H只产生σ→σ*跃迁,λmax<150nm,在近紫外区无吸收。因而饱和烷烃可用作紫外吸收测定的溶剂。2、含孤立助色团饱和化合物(饱和烃上H被杂原子O、N、S、X取代)σ→σ*红移,并产生n→σ*跃迁;这种跃迁为禁阻跃迁,吸收弱。吸收仍在远紫外区内。含Br、I、N、S(电负性小)的饱和化合物在近紫外有吸收;含F、CL、O(电负性大)的饱和化合物在近紫外无吸收;*3、含孤立生色团化合物:C=CH-CH-C-Cπ→π*、n→π*、n→σ*、σ→σ*4、共轭烯烃:C=C-C-C=CC-C=C-C=C5、α,β不饱和酮、醛、酸和酯C-C=C-C-CO-R孤立的π→π*、n→π*C-C-C=C-CO-R共轭的π→π*、n→π*C-C-C=C-COO-R(H)共轭的π→π*、n→π*(200-260310-350)长移短移*6、芳香族化合物紫外光谱①苯的紫外光谱具有环状共轭体系,由π→π*产生三个吸收带:E1184nm4.7×104E2203nm7.9×103B255-230nmB带是由于π→π*跃迁和苯环的振动重叠引起,也称为精细结构吸收带。B带是芳香族化合物的重要特征吸收带。(1)苯和取代苯紫外光谱*基本保持苯光谱特征。E2、B带略向长波移动,B带精细结构略有变化。②取代苯的光谱:烷基取代苯的光谱:助色团取代(带孤对电子的基团取代时):p-π共轭,E2红移,B红移、增色,但精细结构简化或消失。此外还可能在270-330处产生R带。常被B带掩盖,不易观察到。苯酚及酚盐的光谱特征:苯胺及胺盐的光谱特征:*生色团取代(具有与苯环共轭的不饱和基团):π-π共轭体系增大,E2,B红移,有时B会被E2带淹没。带孤对电子的生色团,还可产生R带。因此可看见E、B、R带。若生色团共轭体系大,E红移大,可使B带完全覆盖。*(2)芳杂环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光谱与苯相近,但强度比苯强,同时还出现R吸收带。六元芳杂环化合物五元芳杂环化合物相当于环戊二烯的C1被杂原子取代.因此光谱与环戊二烯相似.稠芳杂环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