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细管柱的分类1、涂壁毛细管柱按内壁的状态分:3、大内径毛细管柱:内径一般为0.53mm.2、多孔层毛细管柱3、载体涂层毛细管柱4、交联或键合毛细管柱按毛细管内径分:2、小内径毛细管柱:内径小于100μm.1、常见毛细管柱:内径为0.1-0.35mm.*二、毛细管气相色谱速率理论和实验条件的选择(一)毛细管色谱速率理论方程常用载气有氮气、氢气和氦气。安全考虑,多用氮气和氦气。H=B/u+Cgu+Clu(二)毛细管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1、毛细管柱内径:2、载气H与柱内半径平方正比,内径越细,柱效越高。目前以内径0.1-0.35mm为主。*液膜厚度增加使柱效下降,需按分析要求确定。3、液膜厚度分离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需用薄液膜柱。分离挥发性高、保留值小的物质时,要求薄液膜厚度大于1μm。快速分析时,薄液膜厚度可低至0.5μm。往往用小内径和薄液膜柱若为了增大柱容量,则采用大口径和厚液膜柱。*三、毛细管气相色谱系统与填充柱气谱主要区别是在进样系统增加分流装置和在柱后增加了尾吹气供气装置。毛细管柱的制备过程包括拉制、柱表面处理、固定液的涂渍等步骤。目前使用的柱一般为商品柱。(一)毛细管柱的制备用的最多的毛细管柱是弹性熔融石英毛细管,其吸附活性低,在拉制过程中管外面被涂上聚酰亚胺保护层,有一定的柔性,使用方便。*目前常用的有分流/无分流进样器、柱上进样器和程序升温进样器。(二)进样系统毛细管柱,其容量小,流速低,色谱蜂宽度小中,柱外效应对分离效率和定量结果的准确度影响很大,因此,进样部分要有特殊的装置。1、分流进样分流进样只要改变操作条件,就可成为无分流进样,所以通称为分流/无分流进样。(1)分流进样:进入进样器的载气分成两路,一路作为隔垫吹扫气;另一路通过衬管一部分进入毛细管柱,另一部分分流放空*(2)分流进样的作用:一是控制样品进入色谱柱的量;二是保证起始谱带较窄。(3)分流比:进样组分的摩尔数与放空的试样组分摩尔数之比称为分流比。一般等于通过色谱柱的载气流量与放空流量这之比。分流比按具体要求设定,普通毛细管柱分流比通常为1:20—1:500;对稀释样品、气体样品和大口径毛细管柱,分流比为1:2—1:15。(4)分流进样的优缺点:*分流进样的优点:①操作简单;②只要色谱柱安装合适,柱外效应小,柱效高;③当样品中有难挥发组分时,会留在蒸发室中,不会污染色谱柱。(4)分流进样的优缺点:分流进样的缺点:①对宽沸程试样易产生非线性分流,使样品失真;②载气消耗大;③热稳定性差的试样易发生热分解。*2、无分流进样:指试样注入进样器后全部迁移进入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适用于痕量分析。无分流进样可在分流器上实现:进样时关闭放空阀此时载气把试样组分带入色谱柱,经过30—80s,打开放空阀,把残余试样组分放空,同时色谱炉开始程序升温进行分析。无分流进样注意事项:①多用于稀样品,使用的溶剂应与试样极性匹配,否则谱带展宽;②程序升温起始温度要低于溶剂沸点,使试样在柱头冷聚,使进样峰变窄,如试样组分沸点高,则起始温度可高于溶剂沸点;③由于溶剂量大,应尽量用耐溶剂冲洗的交联毛细管柱。*(三)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是顶空分析技术与气相色谱法的联用方法,可以看成是气相色谱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指取样品基质(固体和液体)上方的气相部分进行分析,也称之为液上气相色谱分析。含有挥发性组分的样品溶液置于密闭的样品瓶中,并恒温一定时间后,挥发性组分在气液两相间达到平衡时,供试液中被测组分浓度与其上方气相中的浓度成正比。取上方气体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根据气液平衡关系计算出供试液中被测组分的浓度。1、基本原理分析过程包括:加热平衡、取样、进样和气相色谱分析。*主要包括样品瓶、恒温装置和取样装置。2、顶空进样装置取样进样装置由取样针、定量环、转移管等组成,将供试液上方的气体定量注入气相色谱仪的进样口。3、注意事项①样品瓶中所加供试液不得太多。;②用于药物中有机残留检测时,水溶性药物用水溶解制成供试液,水不溶药物用二甲亚砜或其它适宜溶剂溶解,所用溶剂不得干扰被测溶剂;③供试液顶空平衡时间为30—45分钟使两相有足够时间达到平衡;④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基质差异可能影响定量准确性,可用标准加入法消除.*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特点第一节气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