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历史观点评价类题目解题指导.pptx
文件大小:516.18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1.8千字
文档摘要

历史观点评价类题目解题指导;[例]创刊于1923年《时代》

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新闻周刊,

有“世界史库”之称,其及时地对

国际问题发表看法、对国际重大

事件和主要人物进行深度跟踪报道,

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有很大影响,其每期封面人物更是人们关注对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于1985年9月成为《时代》周刊当期封面人物,封面上标题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注:图中邓小平画像两侧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一样时代人民生活对比。一边是革命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摄影机等。;[答案]

1.判断:这个观点是错误。

2.理由:我们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不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各个步骤进行变革。从政治上看,我们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经济上看,实施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外交上看,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从成效上看,经过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辉煌结果,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改变。

3.怎么样:《时代》周刊标题观点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歪曲。;材料2: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毁灭”。;答案:(1)指出义和团“排外主义”,必定其反侵略

民族精神和勇气。

;答案二:判断:评价不够客观,不合乎实际。

理由: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背景下,义和团虽举起反帝旗帜,但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反应了农民阶级笼统排外性及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含糊认识。义和团运动未能挽救民族危亡,也未能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

怎么样:材料过高评地价了义和团运动历史地位,没有揭示农民阶级不足。;答案三:判断:评价现有合理之处,又有不足之处。

理由: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背景下,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迷梦,表示了中国人民???屈抗争精神,是爱国。但它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反应了农民阶级笼统排外性及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含糊认识。

怎么样:材料必定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精神,但未能从根本上揭示农民阶级不足。;二、假如观点不是对某一历史现象评价,比如是一个思想、想法等,怎样评论;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张謇等人提倡下,兴起了“实业救国”浪潮,1912~19,中国地主官僚、商人、资本家兴办厂矿四百七十余家,新厂矿投资加上扩建投资共计约一亿三、四千万元,超出1912以前50处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投资总和。

——杜德风《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据海关统计,19至19,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降低了20.3%,出口每年比19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两减至约3000万两,19更减至1600万两。

材料三“一次世界大战后很快,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户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它工业亦皆消沉。”

——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背景: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一战中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性质:“实业救国”是一个爱国思想

影响、结果: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春天,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但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是无法实现“救国”。一战以后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民族工业又陷入困境(3分);材料2: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性质: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反应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利益和要求。

影响、结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民生主义在当初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处理农民土地问题,这是辛亥革命因没有广泛群众基础而最终失败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