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下册《自然资源》单元4.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教学设计
单元
《自然资源》
课题
4.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
课时
1
核心概念
11.人类活动与环境
学习内容及要求
5~6年级:11.1自然资源
eq\o\ac(○,2)知道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以垃圾分类为例,通过践行垃圾减量与分类回收,树立循环利用
资源的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知道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和分类区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探究实践:通过做游戏的方式交流汇总不同资源的名称,举例说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态度责任: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一些举措。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区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举办能源问题报告会,比较不同能源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写有资源名称的卡片、“不同能源的特点比较”图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讨论(预设5分钟)
引入:同学们,经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这些物质和能量都是自然资源,比如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等。
1.讨论面临枯竭的资源种类。
提问:有些资源储量有限,可能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请大家利用这段时间所学的知识以及收集的资料来讨论,面临资源枯竭的资源有哪些?
预设1: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来源于远古时代的生物,至少要经过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而它们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我看到网上一篇发布于2020年的文章是这样说的,中俄科学家发布的研究数据指出,人类面临的资源枯竭问题很快就要到来了,按照如今的煤炭的储量来看,大概还能再供人类使用不到200年,天然气将在57~65年内枯竭,而石油大约在2050年宣告枯竭。所以,煤炭、石油、天然气面临枯竭。
小结:这个说法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按照人类目前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来推算,目前已经探明的资源储藏量很难实现持续供应。如果对这些储藏的资源开采完之后,那些新生成的资源还没有达到可以利用的时候,人类就会面临没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可用的窘况。
预设2:金、银、铜、铁这些金属矿产也会越用越少,总有一天也会面临枯竭。
小结:金属矿产的作用是很大的,相对而言其数量是非常少的,因为金属矿产的形成对地质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积累去完成。金属矿产属于矿产资源的一种,由于人类越来越大量地开采,储量逐渐减少,有的快要枯竭。因此,我完全同意这个同学的观点。
2.辨别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总结: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这些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或者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它们几乎是不可再生的,这样的自然资源我们统称为不可再生资源。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这些资源,都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因而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经过使用、消耗、加工、燃烧、废弃等程序后,相对人类历史而言能在相对较短的周期内重复形成的,并可保持一定的蕴藏量而被人类持续利用的一类自然资源。
提问:你认为有哪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理由有哪些?
预设1:我认为水资源不会完全枯竭,因为大自然中的水是不断循环的。
预设2:我认为植物资源不会完全枯竭,因为用完了还可以再繁殖、生长。
预设3:动物资源不会完全枯竭,因为它们也会繁殖后代。
预设4:太阳的寿命非常长,所以它能一直提供能量,是可再生资源。
小结:是的,生物资源可以重复繁殖、生长。水力资源可以通过自然界的水循环重复产生。风力资源可以通过大气循环不断产生,所以它们都是可再生资源。因为太阳的寿命相对人类历史而言极其长久,而且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源源不断,所以太阳能也被认为是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能够通过自然过程以一定的速度再生,或者通过人工经营再生,并继续被人类利用。
3.讨论可再生资源的可利用性。
提问:我们知道,不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有些已经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必须节约使用。那么可再生资源是否就是无限的,能够肆意地无限制地取用呢?
预设:不能!我看过一部电影,讲的是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羊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