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科学传播源流与发展.pptx
文件大小:270.96 K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3.22千字
文档摘要

1科学传播源流与发展

2A.大众科学启蒙十五、十六世纪现代科学萌芽,展示实验工具或仪器、珍禽异兽,令西方社会惊艷。目的在炫耀探险、跨国贸易、田野研究、实验成果,以及科学社群内的资讯与意见交流。主要以科学家与王公贵族等极少数阶层为对象。

3十七世纪启蒙运动,促使展示向公众开放。为后世展览馆或博览会之雏形。科学展示之脉络动机﹕权力的展示:暗示社会阶级的存在与落差,以及特定阶层对科学研究、科学知识的垄断。民众须被灌输科学知识:假定民众既无科学知识,亦无接近权限,被贴上「智识低落」的标签。「赤字模式」隐然出现。A.大众科学启蒙

4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后,国力的提升使欧洲各国国际竞争转烈,科学工具与仪器对公众展览的角色更加显著,功能亦趋多元。A.大众科学启蒙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TheGreatExhibition),旨在宣扬国威。1889年巴黎博览会(ParisExposition)兴建艾菲尔铁塔,对国民及外国人士炫耀科学与工业技术。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World’sFair)各国大显排场,竭力展现其在科学发展与工业技术之国力。

5科学专家主导。赤字模式思维:灌输平民百姓科学与科技知识。企图达成「社会教化」与「国力展示」功能。社会教化与国力宣扬的功能交互作用,衍生「国民对科学理解的增加,意谓国民素质的提升,是国力的另一项指标。」A.大众科学启蒙

6B.大众科学普及sciencepopularization科学与科技透过大众媒介传布,构成大众科学普及。十九世纪前期,透过杂志散布。1828年至1830年间,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文学定位的综合杂志《TheAtheneaum》科学与医学内容显著增加,显示编辑兴趣转向科学新知,反映科学之社会功能转型。1845美国《ScientificAmerican》创刊1870年美国《Science》创刊。十九世纪末德国创办《UmschauinWissenschaftundTechnik》(科学与科技调查)。

7B.大众科学普及二十世纪初期,科学家就知道运用报纸对社会大众传播科学。科学家J.G.Crowther(1899-1983)在英国《theGuardian》(卫报)长期撰写科学报导。印刷媒体大量出现科学写作,多在表达对科学的礼赞;著者如曾获普立兹奖记者JohnJ.ONeill。

8B.大众科学普及二十世纪广播电视媒介快速发展,成为传播科学与科技重要工具。1948年英国BBC推出InventorsClub1948年美国播出TheJohnsHopkinsScienceReview1965年英国制播科幻影集TomorrowsWorld1975年WGBH制播NOVA

9B.大众科学普及JohnDewey在1934年透过ScienceEducation期刊主张「科学精神」,乃「能以科学态度,有逻辑且理性地处理日常事务」,倡议科学要以课堂外的时机和地点散布给大众。此时科学普及的重点在提高公民素质,亦即公民在现代科技社会中理性行动的能力。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科学与科技在战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促发「科学致胜论」。战后各强国无不积极推动科学与科技发展,科学与科技对经济与社会影响与日俱增。各国在加速科学与科技研发同时,为避免科学与普罗大众之间产生知识鸿沟(knowledgegap),政府开始扮演推手,推动正式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美国由于核能研究引发各界环境生态保护意识,重大决策日益倚重科学评估,科学家开始介入政策决定,「科技官僚」大量出现。B.大众科学普及

111951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在ArdenHouseStatement会议声明中指出,会章任务除了促进科学进步,亦包括「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的重要性和以科学方法确保人类进步的认知」。三年后,《科学》杂志上〈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未来〉一文也提及「...应该更主动地向大众解释科学...」。此时,科学家依然身负与二十世纪初期相同的社会教化任务,且多了大众传播媒体的加入与协力。B.大众科学普及

12 B.大众科学普及国家力量主导大型科学计划的世代,同时讲求大众科学普及。早期仍依赖科学家的主动投身参与科学与科技快速影响政治、经济与社会依「赤字模式」灌输社会大众科学知识使用大众传播媒体促成对社会的科学普及针对社会一般大众之科学传播「市场」形成

13 B.大众科学普及大众传播媒体亦造成科学与传播的紧张,甚至对立。原因一:科学与传播专门领域之差异。原因二:媒体的科学内容未臻精确与过度简化,乃至因过度简化,而有成为「伪科学」之虞,甚至激发民众的反科学心态。原因三:传播媒体过度商业化取向。

14C.大众理解科学一九八五年,英国皇家学会发布博玛报告(BodmerRe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