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管制规则与程序》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院(系)_______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我国空域分类中,管制空域不包括()
A.A类空域
B.B类空域
C.G类空域
D.D类空域
仪表飞行规则(IFR)下,航空器必须保持的最低垂直间隔为()
A.300米
B.600米
C.900米
D.1200米
机场塔台管制单位的职责不包括()
A.航空器滑行指挥
B.起飞许可发布
C.进近阶段引导
D.跑道冲突监控
特殊目视飞行规则(SVFR)适用的气象条件是()
A.云底高≥450米,能见度≥5公里
B.云底高≥600米,能见度≥8公里
C.云底高≥300米,能见度≥3公里
D.云底高≥150米,能见度≥1.5公里
管制员在雷达管制中使用的二次雷达编码是()
A.4位八进制代码
B.4位十进制代码
C.3位八进制代码
D.3位十进制代码
航空器在等待航线飞行时,通常采用的高度层间隔为()
A.300米
B.600米
C.900米
D.1200米
飞行计划(FPL)中,航空器注册号应填写在()
A.第7项(Equipment)
B.第8项(DepartureAerodrome)
C.第9项(EstimatedOff-BlockTime)
D.第10项(DestinationAerodrome)
管制移交时,接收方管制员应确认的信息不包括()
A.航空器位置
B.应答机编码
C.飞行高度
D.旅客人数
机场活动区内,航空器与障碍物的最低安全高度为()
A.距最高障碍物60米以上
B.距最高障碍物90米以上
C.距最高障碍物150米以上
D.距最高障碍物300米以上
紧急情况下,管制员应优先使用的通信频率是()
A.121.5MHz
B.118.0MHz
C.243.0MHz
D.135.0MHz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包括机场管制、进近管制和__________。
航空器在管制空域内飞行必须提交__________。
目视飞行规则(VFR)下,航空器必须保持与云的水平距离≥__________米。
管制员在雷达管制中使用的最小水平间隔为__________公里。
飞行计划中,“ESTIMATEDTIMEOFARRIVAL”的缩写是__________。
机场跑道等待位置标志的颜色为__________。
管制员发布的“CLEAREDFORTAKEOFF”属于__________许可。
航空器在等待航线中通常采用__________飞行程序。
紧急情况下,航空器可通过调整应答机编码为__________发出紧急信号。
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的标准气压高度表拨正值为__________hPa。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简述仪表飞行规则(IFR)与目视飞行规则(VFR)的主要区别
气象条件要求:
IFR:需依赖仪表导航,适用于复杂气象条件;
VFR:需保持目视参考,要求能见度和云底高满足规定标准。
管制方式:
IFR:全程接受管制指令,严格遵循飞行计划;
VFR:在管制空域内需申请许可,自主保持间隔。
飞行责任:
IFR:管制员负责间隔和安全;
VFR:飞行员自行判断飞行安全。
说明机场塔台管制单位的主要工作流程
起飞阶段:
审核飞行计划,分配离场路线;
发布起飞许可,监控跑道使用;
通报气象信息,协调地面滑行。
着陆阶段:
接收进近管制移交的航空器;
引导航空器进入着陆航线,调整间隔;
发布着陆许可,监控跑道冲突。
地面活动管理:
指挥航空器滑行,避免滑行道冲突;
协调除冰、加油等地面服务;
监控停机位使用状态。
分析管制员在雷达管制中的主要职责
目标识别与跟踪:
通过二次雷达编码确认航空器身份;
持续监控航空器位置、高度、速度等参数。
间隔管理:
保持航空器之间的最小水平和垂直间隔;
调整飞行高度或速度以避免冲突。
应急处置:
处理航空器通信失效、机械故障等紧急情况;
协调搜寻援救单位,提供必要协助。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航空器通信失效应急处置
案例:某航班在巡航阶段与管制单位失去无线电联系,应答机工作正常。
问题:
(1)管制员应采取哪些措施重新建立通信?
(2)若通信仍未恢复,管制员应如何引导航空器安全着陆?
(3)该事件反映出哪些管制程序需要优化?
机场跑道侵入风险分析
案例:某机场发生一起航空器滑行时误入正在使用的跑道事件。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