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 .pdf
文件大小:1.09 M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3.63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龄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化,高校学生管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这

种背景下,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学生管工作,夯实高校管内涵、丰富管手段、优化管流程,从而推动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工作迈向高层次,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优秀大学生,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

2高校学生管工作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必要性概

2.1当代大学生特点

2.1.1知识面广、思维开阔。与父辈相比,成长于21世纪初的当代大学生,因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可以便

捷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轻松获取海量信息,而这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极强的高校学生来说,无疑是思维领域的“化学

催化剂”,促使他们视野开阔、不拘于传统,从而也激发了他们巨大的创造、创新能力。

2.1.2思想多元化、责任担当意识差。改革开放四十年,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碰撞,而这也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成

长的又一重要因素。受西方“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熏陶,中国传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劳其心

志、苦其体肤、空乏其身”等价值观不断被冲击,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面也产生了较大变化,普遍缺乏责任感

和集体意识。

2.1.3自尊心强、抗挫能力差。上个世纪末,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带动家庭生活水平迅速提升,而大多大学生是独生

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一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并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对社会接触少,更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这就导致他们容易唯我独尊、难以承受社会生活压力。

2.2必要性概述

综上所述,思维活跃、思想多元化、担当及抗挫能力差等特点使高校学生管工作的难度加大,原先简单发号施

令、强制军事化的传统管模式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脱变和传承,成为中华民

族生生不息奋斗的力量源泉,而从讲求国家与个人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以人为本、以礼待人、以德服人”

的道德感召下形成师生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认同,无疑成为一种适应当下高校管形势的新途径。

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现状问题

3.1机制不健全,相关配套制度落实乏力

从我国高校学生管实践来看,大部分高校都已出台了学生管方面的制度和办法,但是管办法制定出台往往

未经严谨的论证和讨论,同时缺乏监督考核等约束机制和有关管办法的宣传普及,造成很多制度本身不合,只能朝

令夕改,导致师生难以适应、不少制度执行乏力,管效能低下,这也是直接造成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的依据

匮乏、后续工作难以开展的根本原因。

3.2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生管专业队伍建设

经过近20年的高校扩招,高考升学率不断攀升,为此,大多数高校领导将精力用在高校建设资金筹措、优势专业

配置、就业率提高等方面,从而也忽视了学生管专业干部队伍培养,没有明确相关职称评审、干部选任办法,学生管

干部的工作也往往得不到校领导的认可,而学生工作涉及学生的管、任务繁重,在晋升途径不明确的情况下,管

教师自然缺乏对引进中国传统文化等先进方法来改善工作的关注,严重制约了学生管工作的科学开展。

3.3创新动力不足,相关管方式相对落后

考量我国实际,在不少高校,依然存在以“说教惩罚”、“制度上传下达”等僵化的管模式;另外,虽然近年来,运

用中国传统文化丰富高校学生管内涵、提供相关管途径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也多数仅停留在论或制度制定层

面,缺乏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管的探索实践,这无疑是传统文化运用的另一桎梏。

4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高校学生管效能的措施

路径

4.1建设高素质的学生管干部队伍,为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高校学

生管奠定良好基础

“思想不老地动山摇”高等学校领导应切实转变工作思路,认识到通过管学生,树立良好学风、校风是办学第一要

务,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主抓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管中的应用。一是按照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制定相关绩效评价考核办法,明确职称晋升等相关途径,为管教师的发展创造积极条件,为其安心工作、提高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