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
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货紧缩,一看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第二,加速的通货膨胀,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还在加剧。第三,超速通货膨胀,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标准是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
所谓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财政政策工具,就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方法。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公债、经常支出、资本支出、转移支付、贴息等。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赤字的方式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方式实现。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实践中这种情况是很少存在的。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管理的一国货币供给,以保证信贷的供应在数量和利率方面与国家的特定目标相适应的一种经济杠杆。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供应量政策、准备金率政策、贴现政策等。中央银行主要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国家所要实现的整个经济政策目标而制定适当的政策。在实际工作中,货币政策的运用可以分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放松性的货币政策。在通货膨胀时期通常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如直接减少货币供给量,或者提高中央银行的储备金率和提高对商业银行票据的再贴现率。后两者的运用结果也达到了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目的,起到了紧缩作用。在经济萎缩的年份,可以运用放松性的货币政策,如直接扩大货币供给量,或者降低中央银行的储备金率或贴现率,其结果都会扩大货币供给量,刺激经济回升。货币政策是国家实施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之一,它和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密切配合,可以调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通货膨胀时期,即货币供应量较大产生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是: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
人类历史上最高的呆帐坏帐率.然后就靠人们的税来给银行补漏洞,一天不补,四大银行马上倒闭.换来的是村村冒烟,户户开火,没有一家企业发展的好,政府一收紧,成片成片的企业倒闭关门破产,这种浪费惊人到什么程度。对此,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利用财政和货币双政策来制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的发生,让社会生产有序良好的向前发展,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小康生活。
电大甘肃天水分校
09金融本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