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
脑卒中是一组突发的局部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的总称。根据默沙东诊疗手册专业版记载:卒中可以是:缺血性的(80%),通常由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出血性的(20%),血管破裂引起(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短暂的卒中症状(通常持续1小时)而无急性脑梗塞(基于弥散加权MRI)的证据被称为一个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的发生与颅内动脉有关(见图大脑动脉),其包括前循环(由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组成)和后循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组成)。
大脑动脉
大脑前动脉为额叶和顶叶的内侧、胼胝体供血。大脑中动脉供应额叶、顶叶和颞叶的大部分外侧表面。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豆纹动脉)还为基底节和内囊前支供血。基底动脉、椎动脉提供脑干、小脑、后部大脑皮层和颞叶内侧的血供。大脑后动脉由基底动脉发出,主要负责颞叶内侧(包括海马)和枕叶、丘脑、乳头体、膝状体等的血供。前循环和后循环在Willis环形成交通支通过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为额叶和顶叶的内侧、胼胝体供血。大脑中动脉供应额叶、顶叶和颞叶的大部分外侧表面。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豆纹动脉)还为基底节和内囊前支供血。
基底动脉、椎动脉提供脑干、小脑、后部大脑皮层和颞叶内侧的血供。大脑后动脉由基底动脉发出,主要负责颞叶内侧(包括海马)和枕叶、丘脑、乳头体、膝状体等的血供。前循环和后循环在Willis环形成交通支通过后交通动脉。
危险因素
以下是导致中风风险增加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高风险饮食习惯(如高饱和脂肪、高反式脂肪和高热量)、心理社会应激(如抑郁症)、心脏疾病(特别是易造成血栓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高凝状态(仅栓塞性卒中)、颅内动脉瘤(仅蛛网膜下隙出血)、某些药物的服用史(如可卡因、安非他命等)、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炎
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下列各项:既往卒中史、高龄、卒中家族史、种族民族、基因因素、中风的症状和体征。卒中首发症状突然出现。症状取决于梗塞的位置(见图按功能划分的大脑区域)。因此症状包括麻木、无力、对侧肢体和面部的瘫痪、失语、意识混乱、单眼或双眼的视力障碍(如一过性单眼盲,复视)、头昏、平衡失调、协调障碍和头痛。按功能划分的大脑区域,神经功能缺损用于确定中风的位置。前循环的脑卒中往往引起单侧的症状。而后循环脑卒中可引起单侧或双侧的症状,更容易伴有意识水平的改变,特别是基底动脉受累时。
系统性或自主神经紊乱(如高血压,发烧)偶有发生。非神经功能缺损的其他表现形式,经常提示卒中的类型。例如,突发的严重头痛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障碍或昏迷,并伴有头痛、恶心和呕吐,提示颅内压升高,一般发生在大面积脑梗后48~72小时内和许多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其最终可使患者因脑疝而死亡。
并发症
卒中并发症包括睡眠障碍、意识混乱、抑郁、二便失禁、肺不张、肺炎和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可导致误吸、脱水或营养不良。丧失活动能力可导致血栓栓塞性疾病、适应性减退、肌萎缩、泌尿道感染、压疮和肌肉关节挛缩。日常功能可能减退(包括行走、看、感觉、记忆、思考和语言能力)。
中风的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明确以下内容:是否发生卒中、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是否需要紧急处理、预防再次卒中的最佳策略、是否需要和如何开展康复训练。发生下列情况要怀疑脑卒中的发生:突发与某一动脉血供区脑组织受损症状相符合的神经缺损症状、突发剧烈的头痛、突发不明原因的昏迷、突发意识障碍。当怀疑中风时,临床医生可以使用标准化标准对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跟踪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这种方法作为疗效研究中的一种结果测量方法尤其有用。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IHSS)经常被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IHSS)是一个包含15个项目的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意识和语言功能水平,并通过要求患者回答问题和执行身体和心理任务来识别运动和感觉缺陷。它也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预测结果。
检查
在床旁测量血糖,以排除低血糖。血糖测量是所有患者在服用溶栓药之前唯一需要的实验室测试。然而,如果患者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则需要测量血小板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如果仍怀疑发生脑卒中,应立刻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区分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同时观察是否有颅内压升高征象。
CT对于颅内出血比较敏感,但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可以完全正常,或在前循环卒中出现症状的最初数小时内表现出轻微异常。CT也往往容易遗漏比较小的后循环卒中。MRI对颅内血液非常敏感,可以检测到CT漏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征象,但CT完成检查更快。如果CT无法确诊临床怀疑的脑卒中,DWI(弥散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