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烫伤治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烫伤类型与分级
02
紧急处理步骤
03
医疗处理原则
04
家庭护理要点
05
预防措施建议
06
康复管理方案
01
烫伤类型与分级
烫伤深度分级标准
一度烫伤
三度烫伤
二度烫伤
伤及皮肤表层,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灼热感,无水泡形成,一般3-5天可痊愈。
伤及真皮层,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水泡形成,水泡皮剥脱后可见渗液,需1-2周才能愈合。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达皮下、肌肉或骨骼,表现为皮肤焦黄或炭化,干燥无渗液,痛觉消失,需数月才能愈合。
常见致伤原因分类
热液烫伤
如开水、热汤、热油、热蒸气等造成的烫伤,是儿童最常见的烫伤类型。
01
火焰烧伤
如火灾、煤气泄漏等引起的烧伤,通常伴有吸入性损伤。
02
接触性烫伤
如接触电热器、电熨斗、热水袋等造成的烫伤,通常面积较小但深度较深。
03
化学性灼伤
如强酸、强碱、石灰等化学物质引起的灼伤,通常伴有皮肤组织的破坏和坏死。
04
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中国新九分法
将人体表面积划分为9个区域,每个区域占总体表面积的百分比相对固定,可快速估算烫伤面积。
手掌法
图表法
以患者手掌大小为基准,估算烫伤面积,一般适用于小面积烫伤。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等因素,在专用图表上查找对应的烫伤面积,相对准确但较为繁琐。
1
2
3
02
紧急处理步骤
降温处理操作规范
确保儿童迅速远离高温环境或物体,避免继续受热。
立即远离热源
用流动的冷水持续冲洗烫伤部位,可有效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烫伤程度。
冷水冲洗
如无条件立即冲洗,可用冰块或冰袋敷在烫伤部位,但需注意避免冻伤。
冰敷降温
伤口清洁注意事项
保持干燥
清洁后,尽量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感染。
03
用温和的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02
温和清洁
去除异物
轻轻去除烫伤部位的衣物或饰品,避免与伤口粘连,造成二次伤害。
01
覆盖保护材料选择
无菌纱布
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烫伤部位,避免细菌侵入。
01
透气性敷料
选择透气性好的敷料,有助于伤口恢复。
02
避免使用胶布
不要使用胶布直接粘在伤口上,以免撕扯时加重伤害。
03
03
医疗处理原则
采用含抗菌成分的敷料或药膏敷于烫伤部位,预防感染。
抗感染治疗方案
局部抗感染治疗
根据烫伤程度,口服或注射抗生素以预防或控制感染。
全身抗感染治疗
保持烫伤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
疼痛管理策略
采用疼痛评估量表评估儿童疼痛程度,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疼痛评估
给予儿童适当的镇痛药物,减轻烫伤引起的疼痛。
药物镇痛
采用冷敷、局部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提高儿童舒适度。
非药物镇痛
手术干预指征
功能障碍
烫伤导致关节、肢体等功能障碍,需手术修复或重建。
03
烫伤愈合后,出现瘢痕增生,需手术切除。
02
瘢痕增生
深度烫伤
深Ⅱ度及以上烫伤,需手术植皮修复。
01
04
家庭护理要点
创面换药操作技巧
清洗伤口
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清洗伤口,清除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物。
01
涂药方法
涂药前先清洁双手,避免交叉感染。涂抹药膏时应均匀涂抹,避免过厚或过薄。
02
更换频率
根据伤口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03
饮食调理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腥发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增加营养摄入
饮食宜清淡
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伤口愈合。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营养吸收。
1
2
3
并发症观察指标
观察伤口周围是否出现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如有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
伤口感染
观察伤口愈合后是否出现瘢痕增生,如有增生趋势应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瘢痕增生
观察烫伤部位的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
功能障碍
05
预防措施建议
热水瓶、热锅等热容器放置于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确保热源与儿童保持安全距离,减少烫伤风险。
火焰与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
教育儿童远离火源和电器,避免烧伤和触电。
厨房安全措施
使用防护罩、安装安全锁等,防止儿童进入厨房接触热源。
洗澡水温控制
用手肘试水温,确保水温适中,避免烫伤。
危险源管理方法
识别危险源
教育儿童识别热水、火、电器等可能导致烫伤的危险源。
学习安全规则
培养儿童遵循安全规则的意识,如不随意触摸热源、不擅自使用电器等。
模拟演练
通过模拟场景,让儿童了解在烫伤发生时应如何自救和寻求帮助。
培养警觉性
教育儿童时刻保持警觉,注意周围环境中的潜在危险。
儿童安全教育重点
急救知识普及策略
初步处理
一旦发生烫伤,应迅速脱离热源,用冷水冲洗伤口,降低皮肤温度,减少伤害。
01
去除衣物
如果衣物被热水浸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