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鼻炎常规治疗与护理.pptx
文件大小:3.53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2.58千字
文档摘要

鼻炎常规治疗与护理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疾病概述

02

诊断标准

03

治疗原则

04

常用药物类别

05

护理措施

06

预防与康复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病理机制

01

鼻炎定义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变应原等多种因素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

02

病理机制

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这些改变可能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分泌物增多、嗅觉减退等症状。

主要类型分类

急性鼻炎

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其他类型鼻炎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黏膜急性炎症,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等症状。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引起的鼻腔黏膜慢性炎症,症状持续数月以上,包括鼻塞、分泌物增多等。

由过敏原引起的鼻腔黏膜变应性炎症,症状包括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等,常反复发作。

包括萎缩性鼻炎、药物性鼻炎等,较为少见,但症状严重,需及时治疗。

流行病学数据

并发症

鼻炎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鼻窦炎、中耳炎、鼻息肉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3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和成年人为主,过敏性鼻炎在儿童中更为常见。

02

患病人群

发病率

鼻炎是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气候变换、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更为普遍。

01

02

诊断标准

鼻炎患者常常出现鼻塞症状,鼻腔内黏膜肿胀或分泌物增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

鼻炎时,鼻腔内的分泌物增多,出现流涕现象,分泌物可能为清水样或脓性。

鼻炎患者可能对某些过敏原敏感,导致频繁打喷嚏。

鼻腔内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可能出现鼻痒症状。

临床表现与体征

鼻塞

流涕

打喷嚏

鼻痒

实验室检查方法

前鼻镜检查

通过前鼻镜观察鼻腔内黏膜的肿胀、分泌物及息肉等情况。

01

鼻内镜检查

使用鼻内镜深入鼻腔,详细观察鼻腔内部情况,包括黏膜颜色、形态、分泌物等。

02

影像学检查

如X线或CT检查,有助于了解鼻腔及鼻窦的病变情况,排除其他疾病。

03

过敏原检测

检测患者对哪些过敏原敏感,有助于确定鼻炎的病因。

04

与感冒鉴别

感冒通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而鼻炎主要集中在鼻部症状。

与鼻窦炎鉴别

鼻窦炎时,鼻窦区域可能出现压痛,且鼻涕多为脓性,与鼻炎的清涕有所不同。

与过敏性鼻炎鉴别

过敏性鼻炎具有季节性或常年性特点,且常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

与萎缩性鼻炎鉴别

萎缩性鼻炎患者鼻腔内黏膜萎缩、干燥,分泌物减少,与鼻炎的充血、肿胀等症状不同。

鉴别诊断要点

03

治疗原则

阶梯治疗方案

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

轻度过敏性鼻炎

在轻度过敏性鼻炎治疗基础上,加用鼻用抗胆碱药或口服抗白三烯药。

中-重度过敏性鼻炎

以鼻腔冲洗和鼻用抗组胺药为主,避免使用减充血剂。

妊娠期患者

药物选择优先级

三线药物

口服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

03

鼻用色甘酸钠、鼻用肥大细胞稳定剂、口服抗组胺药等。

02

二线药物

一线药物

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等。

01

急性期管理目标

01

短期目标

控制症状,缓解患者痛苦,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

02

长期目标

减轻鼻腔黏膜水肿,预防病情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如鼻窦炎、中耳炎等。

04

常用药物类别

抗组胺药物应用

苯海拉明、扑尔敏和异丙嗪等,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

第二代抗组胺药

第三代抗组胺药

无镇静作用或镇静作用轻微,部分药物因心脏毒性逐渐减少使用(如特非那丁、阿司米唑等)。

左旋西替利嗪等,具有更好的抗过敏效果,且副作用较小。

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能有效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和炎症。

鼻用激素

按照医生指示正确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注意鼻腔卫生。

使用方法

可能引起鼻腔干燥、刺激感、鼻出血等,长期使用需关注鼻黏膜和眼部症状。

副作用

局部激素使用规范

鼻腔减充血剂

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

03

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可局部使用或口服。

02

常用药物

药物作用

迅速收缩鼻腔黏膜血管,缓解鼻塞症状。

01

05

护理措施

环境控制要求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定期开窗通风,避免空气污浊和含有害物质的空气。

01

维持室内湿度适中

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有助于缓解鼻腔黏膜的干燥和不适感。

02

避免过敏原和刺激物

避免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过敏原,以及烟雾、化学气味等刺激物。

03

鼻腔冲洗操作指南

选择合适的鼻腔冲洗液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鼻腔冲洗液,避免使用含有药物成分的冲洗液。

正确冲洗鼻腔

冲洗频率和次数

采用正确的冲洗姿势和操作方法,将冲洗液缓慢注入鼻腔,轻轻冲洗鼻腔黏膜,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或让冲洗液进入咽鼓管。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决定冲洗频率和次数,通常每天冲洗1-2次。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