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解剖护理
演讲人:
日期:
06
健康宣教内容
目录
01
耳鼻喉解剖结构概述
02
护理评估要点
03
常见疾病护理
04
专科护理操作技术
05
围术期护理管理
01
耳鼻喉解剖结构概述
A
B
C
D
耳廓
具有收集声波的功能,其结构包括耳轮、耳廓软骨和耳垂等。
耳部解剖与功能分区
中耳
包括鼓膜、听骨链和鼓室等结构,起到声音传导和放大的作用。
外耳道
是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其长度和形状对声音的传导有一定的影响。
内耳
由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等结构组成,负责听觉和平衡功能的实现。
鼻腔及鼻窦结构特点
分为左右两个,内有鼻毛和鼻粘膜,具有温暖、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鼻腔
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它们与鼻腔相通,起到共鸣和减轻颅骨重量的作用。
鼻窦
是鼻腔内的骨性结构,分为上、中、下三个,其大小和形态直接影响鼻腔的通气功能。
鼻甲
将鼻腔分为左右两部分,其偏曲或损伤可导致鼻腔通气障碍。
鼻中隔
咽腔
扁桃体
喉腔
会厌
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其前后壁平坦,有利于吞咽和呼吸。
位于咽腔的两侧,是免疫器官之一,具有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作用。
位于咽腔下方,是呼吸道的最狭窄部分,内有声带和假声带等结构,负责声音的产生和保护。
位于喉腔入口,具有防止食物进入气道的功能,同时也是吞咽时的重要结构。
咽喉部组织层次解析
02
护理评估要点
观察鼻腔有无阻塞、分泌物、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
鼻部检查
观察咽腔大小、咽后壁有无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是否肿大、会厌形态及运动情况等。
咽喉部检查
观察外耳道是否红肿、有无分泌物、鼓膜是否穿孔、听力情况等。
耳部检查
耳鼻喉专科检查方法
常见症状与体征识别
耳聋、耳鸣、耳痛、耳流脓等。
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减退等。
咽痛、咽异物感、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
耳部常见症状
鼻部常见症状
咽喉部常见症状
患者主诉记录规范
记录患者自觉症状及持续时间,如耳聋、耳鸣等。
准确记录患者主诉
如耳鸣的音调、声音大小、持续时间等。
细致描述症状特点
了解患者既往有无类似症状、治疗及效果等。
询问相关病史
01
02
03
03
常见疾病护理
疼痛管理
局部清洁与消毒
听力保护
饮食与休息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取适当措施如药物镇痛、冷敷等,减轻患者疼痛。
保持耳道清洁,用适宜浓度的消毒液清洗耳道,预防感染。
避免使用耳机或处于噪音环境中,保护患者听力。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确保充足休息。
中耳炎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出血量、颜色及止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病情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鼻梁上,有助于止血和减轻肿胀。
局部冷敷
01
02
03
04
采取坐位,头部稍向前倾,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压迫止血。
止血处理
止血后,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鼻腔湿润,防止再次出血。
后续护理
鼻出血应急处理流程
呼吸困难程度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喉部水肿观察要点
01
喉部形态变化
观察喉部有无肿胀、充血、畸形等异常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02
声音改变
注意患者声音是否嘶哑或失声,以及有无喉鸣等异常声响。
03
吞咽情况
评估患者吞咽是否困难,有无疼痛或异物感,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04
04
专科护理操作技术
耳道清洁与滴药手法
耳道清洁原则
遵循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轻柔清除耳垢。
患者侧卧,患耳朝上,轻拉耳廓,滴入药液,保持姿势5-10分钟。
滴药手法
避免药液流入耳道深处,造成耳蜗或内耳损伤,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药液。
注意事项
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减轻鼻黏膜充血。
等渗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液,避免使用自来水或含有药物成分的液体。
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头稍前倾,将冲洗器头置于鼻孔处,轻轻挤压冲洗器,使冲洗液进入鼻腔,经鼻孔流出。
避免冲洗液进入口腔或咽鼓管,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鼻黏膜。
鼻腔冲洗操作规范
鼻腔冲洗目的
冲洗液选择
冲洗方法
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激素等。
雾化前需清洁口腔,避免药物残留,雾化后需漱口,避免药物刺激口腔黏膜。
注意事项
利用雾化器将药物分散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目的。
雾化吸入原理
患者取舒适体位,深呼吸,将雾化器口含于口中,紧闭口唇,进行雾化吸入。
配合方法
雾化吸入治疗配合
05
围术期护理管理
气道评估
呼吸功能测试
呼吸道准备
术前用药
评估患者的气道状况,包括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气道阻塞或异常分泌物。
通过肺功能测试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确定手术的耐受性。
术前进行呼吸道清洁,如吸痰、清理口腔和鼻腔分泌物。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术前用药,如抗生素、抗过敏药物等。
术前气道评估准备
呼吸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及时发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