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外伤急救处置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大出血控制技术
01
现场急救基本原则
03
开放性创伤处理
04
骨折固定与搬运
05
烧伤与爆炸伤处置
06
转运前准备事项
01
现场急救基本原则
生命优先处置顺序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确保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
呼吸心跳骤停
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通畅。
窒息
快速止血,防止休克发生。
大出血
妥善固定伤处,避免二次损伤。
骨折和脊柱损伤
环境安全快速评估
迅速排除险情
如火灾、毒气泄漏等,确保患者和施救者安全。
01
判定周围环境
检查患者所处环境是否安全,避免在危险环境中施救。
02
呼叫救援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呼叫急救人员。
03
黄金时间法则应用
6px
6px
6px
在救援到达前,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识别潜在危险和急需处理的伤情。
初步评估伤情
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寻求专业救治
在黄金时间内,优先处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伤情,如大出血、窒息等。
紧急处理
01
03
02
在转运过程中,注意为患者保暖,防止热量散失。
保持患者体温
04
02
大出血控制技术
迅速用干净敷料或绷带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以控制出血。
压迫时应保持一定力度,不宜过轻或过重。
抬高受伤部位至心脏水平以上,减缓血流速度。
压迫期间不要频繁揭开敷料查看,以免引起再次出血。
直接压迫止血操作
止血带使用规范
止血带应选择弹性好、宽度适宜、压力均匀的材料。
绑扎止血带时,应绕扎伤口上方5-10厘米处,避免直接扎在伤口上。
止血带松紧度要适中,以能止住血但不影响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为宜。
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止血带5-10分钟,以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特殊部位止血策略
头部出血时,可用绷带或敷料将伤口包扎,并用手掌或拳头压迫颈部两侧颈动脉进行止血。
01
颈部出血时,应立即用绷带或敷料压迫伤口,并迅速送医治疗。
02
腋窝或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出血时,应立即用绷带或敷料压迫止血,并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03
手指或脚趾出血时,可用手指压迫指(趾)根两侧血管进行止血,并用绷带或敷料包扎伤口。
04
03
开放性创伤处理
伤口暴露与清创流程
暴露伤口
清创处理
初步清洗
伤口评估
迅速去除伤口周围衣物或杂物,充分暴露伤口,避免遗漏。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伤口,去除表面污物、血痂等。
用消毒器械和敷料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和血凝块,保留有生机的组织。
评估伤口的范围、深度、血管、神经、肌腱等损伤情况,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异物存留处理原则
浅表异物
深部异物
异物取出
抗感染治疗
如沙粒、木屑等,应彻底清除,防止感染。
如弹片、金属等,需X线检查定位后取出,同时应做好深部组织的探查。
取异物时应尽量保持伤口的完整性,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
异物取出后,应根据伤口情况给予抗感染治疗,预防并发症。
将敷料完全覆盖伤口,确保伤口与外界隔绝,避免细菌感染。
敷料覆盖
用胶布或绷带将敷料固定在伤口周围,避免敷料脱落或移动。
敷料固定
01
02
03
04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无菌纱布、敷料贴等合适的敷料。
选择合适的敷料
根据伤口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敷料更换
无菌敷料覆盖技巧
04
骨折固定与搬运
选择适当长度和宽度的夹板,夹板应能够覆盖骨折部位并超出骨折两端。
将夹板放在骨折部位的下方或侧方,用绷带或布条将夹板与肢体固定,注意松紧适度,避免过紧或过松。
夹板固定后,应将骨折部位附近的关节进行固定,以减少运动时骨折部位的移动。
夹板固定后,应将伤肢垫高,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夹板固定标准姿势
夹板选择
夹板固定
关节固定
垫高伤肢
关节保护性制动法
关节制动
制动时间
制动方式
制动期间
对于关节部位的骨折,应采用关节保护性制动法,避免关节活动,减轻疼痛。
可以用夹板、绷带、石膏等工具将关节固定在适当位置,注意保持关节功能位。
制动时间应根据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定,一般需要4-6周。
制动期间应密切观察伤肢的血液循环和感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脊柱损伤搬运禁忌
脊柱损伤后,严禁使用抬、拉、背等方式进行搬运,以免加重损伤。
禁用抬、拉、背等方式
在搬运过程中,应保持脊柱的轴线稳定,避免过度弯曲或扭转。
轴线翻身
搬运时应保持平稳,避免颠簸和震动,以免加重脊髓损伤。
平稳搬运
搬运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密切观察病情
05
烧伤与爆炸伤处置
烧伤深度快速判定
表皮层烧伤
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表现为红肿、疼痛、干燥、无水疱。
01
真皮层烧伤
伤及表皮全层及真皮浅层,有水疱形成,去疱皮后可见创面湿润、红白相间。
02
全皮层烧伤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达肌肉、骨骼或内脏器官,创面呈焦痂或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