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的急救及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创伤初步评估
01
创伤概述
03
急救处理技术
04
特殊创伤处置
05
院内护理规范
06
急救体系完善
01
创伤概述
创伤定义与分类标准
指机械性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
创伤定义
根据致伤源的性质和损伤特点,可将创伤分为开放性创伤和闭合性创伤。
创伤分类
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创伤。
创伤分级
常见致伤机制分析
车祸伤
机械伤
跌落伤
刀割伤
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伤害,常涉及头部、颈部、胸部和四肢等多个部位。
从高处跌落或摔倒造成的伤害,常见于骨折、关节脱位和软组织损伤。
由机器、工具或钝器等造成的伤害,伤口形态多样,可能伴有组织撕裂和骨折。
由锐器造成的切割伤,伤口整齐,但可能伤及深层组织、神经和血管。
创伤病理生理学基础
创伤后局部组织出现充血、水肿、疼痛和发热等炎症反应,有助于创伤愈合。
局部炎症反应
包括凝血期、炎症期、增生期和瘢痕形成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创伤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发热、白细胞升高等,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创伤后可能引发感染、脂肪栓塞、应激性溃疡、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需及时预防和治疗。
创伤愈合过程
全身反应
并发症风险
02
创伤初步评估
现场安全与快速检伤
01
确保现场安全
快速判断现场是否存在危险,确保自身和伤者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02
快速检伤
对伤者进行初步检查,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四肢和脊柱等部位,以便快速发现伤口和出血情况。
A(Airway)
B(Breathing)
暴露伤者身体,检查有无其他伤口或疼痛部位。
E(Exposure)
神经系统是否受损,有无意识障碍、瘫痪或感觉异常。
D(Disability)
循环是否稳定,有无大出血或休克症状。
C(Circulation)
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窒息危险。
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呼吸急促、困难或停止现象。
ABCDE生命体征评估
创伤严重程度分级
伤口较浅,出血量较少,疼痛较轻,伤者意识清醒。
轻度创伤
伤口较深,出血量较多,疼痛较重,伤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
中度创伤
伤口深且广,出血量多,疼痛剧烈,伤者可能出现休克或昏迷。
重度创伤
03
急救处理技术
止血技术(加压/止血带/填塞)
填塞止血
对于深部伤口,可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填塞,以控制出血。
03
在四肢使用止血带,通过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目的,但需注意定时放松,避免肢体坏死。
02
止血带止血
加压止血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对伤口加压,以控制出血。
01
伤口清洁与包扎规范
伤口清洁
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去除污垢和异物,避免感染。
01
消毒处理
使用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杀灭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02
伤口包扎
使用无菌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保护伤口,避免二次损伤和污染。
03
骨折临时固定原则
使用夹板、绷带等器材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避免骨折端移动,减轻疼痛。
固定时要包括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以限制活动,防止骨折加重。
将骨折部位抬高,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骨折固定
关节制动
抬高患肢
04
特殊创伤处置
使用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流动水彻底清洗伤口,去除异物和污垢。
清洗伤口
开放性创伤清创要点
使用碘酒、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预防感染。
消毒处理
清除伤口周围的失活组织和异物,确保伤口干净。
清除失活组织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如加压包扎、止血带等。
止血处理
烧伤创面急救处理
迅速将患者从火源中转移,避免继续烧伤。
脱离火源
用冷水或冰块冷敷烧伤部位,降低组织损伤。
冷却处理
轻轻去除烧伤部位的衣物,避免皮肤破损。
去除衣物
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料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覆盖伤口
初步评估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紧急手术。
01
伤口处理
对伤口进行清洁、消毒和包扎,防止感染。
02
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和意识状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03
紧急手术
如有需要,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修复损伤器官。
04
胸腹穿透伤管理流程
05
院内护理规范
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在伤口处理、更换敷料等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02
04
03
01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伤口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定期清洁和更换伤口敷料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并定期清洁和更换,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环境和物品消毒
保持病房和物品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
疼痛管理与并发症监测
对创伤患者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包括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为后续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