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神经病学PPT课件 运动障碍疾病.pptx
文件大小:25.08 MB
总页数:91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6.73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七章运动障碍性疾病;目

录;第一节概述;运动障碍性疾病定义

又称锥体外系疾病(extrapyramidaldiseases),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肌力、感觉功能不受影响。

当锥体外系损伤时,主要表现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等。;基底节及其神经环路

1.基底节

;2.神经环路

皮质-皮质环路:大脑皮质?尾状核/壳核?内侧苍白球?丘脑?大脑皮质。

黑质-纹状体环路:黑质与尾状核、壳核间往返联系纤维。

纹状体-苍白球环路:尾状核/壳核?外侧苍白球?丘脑底核?内侧苍白球。

;病理基础;症状分类

肌张力异常(过高或过低)。

运动迟缓。

异常不自主运动(震颤、舞蹈症、投掷症、手足徐动症等)。;治疗;第二节帕金森病;概述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agitans),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

帕金森病常在50岁以后发病。

据统计,至2016年,全世界有610万人患有帕金森病,其中290万人(47.5%)是女性,320万(52.5%)是男性。

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与欧美国家相似。

根据预测,2030年左右,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在2030年左右将达到500万。

;【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帕金森病并非单因素所致,而是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发病。;【病理】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他含色素的神经元大量丢失。

残留的神经细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即路易小体。

神经炎症也是帕金森病病理特征之一,包括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以及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

;;;;【治疗】

1.治疗原则

坚持“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用药原则。

坚持“low”和“slow”的原则。

不应盲目加药,不宜突然停药。

强调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5.康复治疗

主要从运动功能锻炼(exercise)、运动技巧习得(practice)和运动策略训练(move‐mentstrategytraining)三个方面进行康复物理治疗。

6.心理疏导

要重视改善患者的抑郁等心理障碍,予以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并重。

;;;;第三节肝豆状核变性;;Cu2+;;;【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症状

(1)锥体外系损害症状:静止性、意向性或姿势性震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怪异表情、肌强直、动作迟缓、屈曲姿势及变换姿势困难、慌张步态、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等。

(2)锥体束损害症状: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和假性球麻痹、痫性发作等。

(3)小脑损害症状:共济失调及语言障碍。

(4)精神症状:比较常见。

;;3.角膜K-F环

本病唯一特征性的体征,几乎全部的脑型患者均可见此色素环。

绝大多数见于双眼,个别见于单眼。

少数患者可见有向日葵样白内障。

角膜K-F环和向日葵样向内障可在药物治疗或肝移植后逐渐消失。

;4.肾脏症状

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尿酸尿、高钙尿及蛋白尿等。

肾小管性酸中毒,伴发肾衰竭。

5.血液系统损害

急性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导致全血细胞减少。

6.其他

皮肤色素沉着、心律失常、疲劳、关节病。

眼调节功能减弱、集合能力及暗适应功能下降。

肾脏受损后可以导致范可尼综合征,进而引起骨质疏松。??

;【辅助检查】

1.血清铜蓝蛋白及血清铜氧化酶活性测定

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是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目前国内外普遍将血清铜蓝蛋白阈值定为0.20~0.25g/L。

但应注意血清铜蓝蛋白降低还可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某些吸收不良综合征、蛋白-热量不足性营养不良。

血清铜蓝蛋白值与病情、病程及排铜疗效无关,不能作为病情监测或疗效观察指标。铜氧化酶活性:可间接反映血清铜蓝蛋白含量,其意义与直接测定血清铜蓝蛋白相同。

;2.微量铜测定

血清铜测定:

正常人:14.7~20.5μmol/L。

诊断意义较铜蓝蛋白略低。

血清铜变化也与病情和疗效无关。

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清铜检测不能直接反映体内游离铜的状况,而可交换铜测定是一种测定等离子体铜的新技术,可能对WD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肝铜量测定:

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指标,生化检查不能确诊的病例应测定肝铜量。

WD患者肝铜含量多>250μg/g干重以上。;尿铜测定;3.血细胞分析、尿液综合分析

血常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