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神经病学PPT课件 睡眠障碍.pptx
文件大小:11.81 MB
总页数:3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3.09千字
文档摘要

第十四章睡眠障碍;目

录;第一节概述;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

睡眠障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极为普遍的一种疾病。

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精神疾病、躯体疾病以及药物等。;《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2版(ICSD-2)中,睡眠障碍包括8大类:

失眠;

睡眠相关呼吸障碍;

中枢性过度睡眠;

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

异态睡眠;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

孤立的症状、表面上正常的变型和未解决的问题;

其他睡眠障碍。;第二节失眠症;失眠症(insomnia)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

【病因及分类】

失眠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两类。

失眠按病程分为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临床表现】

失眠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出现日间困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伴有紧张、不安、强迫、情绪低落,多数患者因过度关注自身的睡眠问题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可加重失眠,形成恶性循环。;【诊断标准】

根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2版(ICSD-2)诊断标准。

【评估与辅助检查】

1.临床评估

2.量表测评

3.客观评估;【治疗】

失眠症的治疗方法应从病因着手,对症治疗。现代医学对失眠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分为认知和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

1.认知和行为治疗

对于入睡困难性失眠、睡眠维持障碍性失眠和非恢复性睡眠障碍,认知和行为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应该作为失眠的初始治疗。

;2.药物治疗

应用原则: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间断给药(每周3~5次)、短期服药(常规用药不超过3~5周)、减药缓慢和逐渐停药(每天减掉原药的25%)。临床上常用药物分为苯二氮受体激动药、抗抑郁药、褪黑激素受体激动药、其他药物等。

;第三节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白天反复发作的的无法遏制的睡眠、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hypocretin,Hcrt)神经元特异性丧失是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与多基因易患性、环境因素和免疫反应相关。大量研究发现6号染色体上的人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DQA1*0102、DQB1*0602、DRB1*1501与发作性睡病关系密切。

感染和强烈心理应激可能促使本病提前发病。;(二)发病机制

该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REM睡眠周期的紊乱及睡眠结构的改变,即在觉醒时插入了REM睡眠。研究表明,脑干的单胺能神经元,特别是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中缝核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在REM睡眠和NREM睡眠转换中起重要作用,分别被称为REM“开”和“关”神经元。发作性睡病与“开”和“关”神经元之间的功能失衡有关。;【临床表现】

发作性睡病的3个主要临床表现为日间过度睡眠、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此外可伴有肥胖、性早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嗅觉缺陷及心理障碍等。

1.日间过度睡眠(EDS)是发作性睡病的主要症状。

2.猝倒发作是此病的特征性症状。

3.夜间睡眠障碍。

4.伴随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ICSD-3的分类标准,可分为:

(1)发作性睡病1型的诊断标准。

(2)发作性睡病2型的诊断标准。

2.鉴别诊断

原发性睡眠过多症;Kleine-Levin综合征;

癫痫复杂部分发作。;【辅助检查】

1.神经电生理检查

(1)数字多导睡眠监测(PSG);

(2)多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

(3)清醒维持试验。

2.脑脊液Hcrt-1监测

3.基因亚型

基因位点的检测对于发作性睡病病理机制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治疗】

发作性睡病的总体治疗目标为:①通过心理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减少白天过度睡眠、控制猝倒发作、改善夜间睡眠;②调适心理行为,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③尽可能减少发作性睡病伴随的症状或疾病;④减少和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不良反应。;(一)一般治疗

(二)药物治疗

1.中枢神经兴奋剂

(1)传统中枢兴奋剂。

(2)新型中枢兴奋剂。

2.抗抑郁药

(1)传统三环类抗抑郁药。

(2)新型的抗抑郁药。;(三)中医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主要注重调理患者脏腑阴阳的平衡,从患者的体质入手,进行整体调理。临床上可选用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旨在补中益气、升发清阳,使精明之府得清阳之荣,以达补脾升阳之功;涤痰汤及藿朴夏苓汤加减以利湿涤痰;镇心醒睡益智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