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休克的现代概念是
A、休克是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量减少、血压降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B、休克是急性外周循环衰竭
C、休克是激烈震荡或打击
D、休克是急性循环障碍使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足而导致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流灌注广泛、持续、显著减少,致全身微循环功能不良,生命重要器官严重障碍的综合症候群。现代概念强调急性循环障碍导致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不足,引起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选项D符合。选项A仅描述了休克的一些外在表现;选项B急性外周循环衰竭表述不准确;选项C休克并非单纯激烈震荡或打击。
2.下列器官中最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是
A、肠
B、肾
C、肝
D、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是严重淤血、组织疏松。肠组织疏松,且在肠套叠、肠扭转、嵌顿性疝等情况下可导致肠管严重淤血,所以最易发生出血性梗死。心、肾、肝等器官组织较致密,不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3.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
A、出血
B、幽门梗阻
C、癌变
D、穿孔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主要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一般不发生癌变,胃溃疡有一定的癌变几率。
4.下列组织或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
A、鳞状上皮
B、横纹肌
C、心肌
D、神经细胞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鳞状上皮属于被覆上皮,这类组织再生能力较强。横纹肌组织再生能力很弱,损伤后多由瘢痕组织修复。心肌再生能力极弱,损伤后一般由瘢痕组织替代。神经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一旦破坏则永久性缺失,不能再生。所以再生能力最强的是鳞状上皮,答案选A。
5.凝固性坏死好发于下列器官,除外
A、肾
B、脾
C、心
D、脑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好发于心、肝、肾和脾等实质器官,常因缺血缺氧、细菌毒素、化学腐蚀剂作用引起。脑组织结构疏松,富含水分和磷脂,蛋白质含量少,坏死后很快液化,称为液化性坏死,因此脑一般不发生凝固性坏死。
6.休克是
A、以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B、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的周围循环衰竭
C、心输出量降低的循环衰竭
D、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流灌注广泛、持续、显著减少,致全身微循环功能不良,生命重要器官严重障碍的综合症候群。所以休克是以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B选项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的周围循环衰竭表述不准确;C选项心输出量降低不是休克的本质特征;D选项休克不一定血压下降,血压下降也不是休克的本质特征,所以选A。
7.下述哪一类水肿不属于全身性水肿
A、炎性水肿
B、心性水肿
C、肝性水肿
D、肾性水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炎性水肿是局部性水肿,不属于全身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心性水肿均可引起全身性水肿。
8.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
A、细胞膜的改变
B、细胞器的改变
C、细胞核的改变
D、细胞浆的改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膜的改变、细胞浆的改变、细胞器的改变也可在细胞坏死时出现,但不是主要形态学标志。
9.下列哪种病变不是纤维素性炎
A、白喉
B、绒毛心
C、大叶性肺炎
D、阑尾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黏膜、浆膜和肺组织。绒毛心是发生于心包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白喉是发生于黏膜的纤维素性炎;大叶性肺炎是发生于肺组织的纤维素性炎。而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属于化脓性炎,不是纤维素性炎。
10.癌前病变的性质是
A、交界性肿瘤
B、良性肿瘤
C、良性病变
D、恶性肿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潜在癌变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可能转变为癌,但此时仍属于良性病变的范畴。交界性肿瘤是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肿瘤;良性肿瘤是指无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肿瘤;恶性肿瘤是指具有浸润性生长和转移能力的肿瘤,均不符合癌前病变的性质。
11.肉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
A、直接蔓延
B、种植转移
C、淋巴道转移
D、血道转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肉瘤细胞多具有较强的侵袭力,易通过血道转移至肺、肝、骨等部位。淋巴道转移相对少见,种植转移更为罕见,直接蔓延不是转移方式。
12.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胞浆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