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儿童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pptx
文件大小:3.0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2.66千字
文档摘要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常见类型及特征

02

日常防护措施

03

疫苗接种管理

04

环境卫生要求

05

学校防控机制

06

应急处理方法

01

常见类型及特征

流行性感冒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飞沫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门把手等,也可能感染病毒。

接触传播

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病毒更容易传播。

聚集性传播

手足口病典型症状

6px

6px

6px

手足口病初期常伴有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

发热

口腔黏膜、舌、咽峡部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口腔溃疡

手心、脚心、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

皮疹

01

03

02

患儿可能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

食欲下降

04

诺如病毒感染特点

发病急

诺如病毒感染发病急,潜伏期短,通常为1-2天。

01

呕吐为主

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腹泻、发热等。

02

传染性强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爆发流行。

03

自愈性

多数患者可自愈,一般病程为1-3天,但需注意防止脱水。

04

02

日常防护措施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五步:握住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五个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七步:清洗手腕,保持双手干净。

正确洗手七步法

口罩佩戴规范

选择适合儿童脸型的口罩,确保口罩的密封性和舒适度。

选择合适的口罩

佩戴口罩前必须洗手,避免污染口罩。

口罩应覆盖口鼻和下巴,避免漏气;佩戴过程中不要触摸口罩外部,如需调整,请先洗手。

脱下口罩时,应避免触摸口罩外部,用手捏住挂绳或绑带脱下,然后洗手。

洗手后佩戴口罩

佩戴时注意事项

脱卸与处理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如果没有纸巾或肘部,可以咳嗽或打喷嚏到胳膊肘内侧,而不是直接用手捂住。

使用后的纸巾应立即丢入垃圾桶,并洗手。

教育儿童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咳嗽礼仪指导

03

疫苗接种管理

国家规划免疫疫苗

6px

6px

6px

预防结核病,特别是预防严重性的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

卡介苗

预防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避免肢体残疾。

脊髓灰质炎疫苗

预防乙型肝炎,减少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的发生。

乙肝疫苗

01

03

02

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降低这三种疾病的发病率。

百白破疫苗

04

预防水痘,减轻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水痘疫苗

预防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等疾病。

肺炎疫苗

01

02

03

04

预防流行性感冒,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流感疫苗

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降低严重脱水的风险。

轮状病毒疫苗

自费疫苗推荐清单

接种时间窗口期

出生后24小时内

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针。

1月龄

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剂。

3月龄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剂及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04

环境卫生要求

教室通风标准

保证教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和细菌滋生、传播的风险。

定时开窗通风

尽量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时候通风,避免孩子在通风过程中受凉。

通风时段选择

定期检查通风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转,及时维修损坏的通风设备。

通风设施维护

玩具消毒频率

玩具选择

选择易于清洗和消毒的玩具,避免毛绒等不易清洗的玩具。

03

采用含氯消毒剂或紫外线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02

玩具清洗方法

每周至少消毒一次

对于孩子频繁接触的玩具,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01

餐饮器具管理

餐具消毒

每餐前后对餐具进行彻底消毒,确保餐具的卫生。

01

餐具存放

餐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环境导致细菌滋生。

02

餐饮器具材质

选择易于清洗和消毒的餐饮器具,避免使用难以清洗的材质。

03

05

学校防控机制

晨午检操作流程

每日早晨和中午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发现体温异常者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

体温测量

询问学生是否有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及时发现并报告可疑病例。

对体温异常或有症状的学生进行密切观察,记录其身体状况和症状表现。

早晨和课间时间及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症状询问

观察记录

教室通风

报告流程

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向学校卫生老师或校医报告,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报告。

隔离治疗

将疑似病例隔离,避免与其他学生接触,等待专业医疗机构的进一步诊断。

追踪记录

对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记录,观察其是否出现类似症状。

复课管理

康复后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