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
日期:
儿科医院设计分享
CATALOGUE
目录
01
功能分区规划
02
儿童友好环境构建
03
医疗安全专项设计
04
智能化场景应用
05
环保与可持续性设计
06
实际案例经验总结
01
功能分区规划
便捷性
独立性
门诊与急诊区域应设置在入口处,方便患儿快速就诊,同时需考虑无障碍设计,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到达。
门诊与急诊区域应相对独立,避免交叉感染,急诊区需设有专用出入口和急救通道。
门诊与急诊布局要点
功能分区
门诊区应设置分诊、候诊、诊室、治疗室等功能区域,确保流程合理,提高就诊效率。
环境舒适
候诊区应提供舒适的等候环境,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和座椅,缓解患儿紧张情绪。
住院部空间优化策略
病房设计
隔离措施
护理单元
家属陪伴
病房应设置床位、卫生间、储物柜等基本设施,同时考虑患儿的年龄特点,布置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住院部应设置独立的护理单元,包括护士站、治疗室、配药室等,方便医护人员工作。
感染病房应设置独立的通道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鼓励家属陪伴,设置家属休息区,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
公共区域动线设计
流畅性
公共区域的动线设计应流畅,避免交叉和拥堵,提高通行效率。
01
导向性
设置明显的导向标识,方便患儿和家属快速找到目的地。
02
停留区
在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设置停留区,供患儿和家属休息、交流。
03
趣味性
公共区域应充满趣味性,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和艺术装饰,缓解患儿紧张情绪。
04
02
儿童友好环境构建
色彩与装饰元素应用
采用明亮、温暖的色彩,如浅蓝、淡粉、黄色等,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缓解儿童紧张情绪。
运用卡通、动物、植物等主题装饰,以及贴纸、壁画、挂饰等多种形式,激发儿童好奇心和探索欲。
不同色彩用于区分不同功能区域,如诊疗区采用温馨色调,康复区采用轻松活泼的色彩。
色彩心理学应用
装饰元素多样性
色彩与功能区域匹配
采用无毒、环保、耐用的装修材料,确保儿童健康。
家具边角采用圆润设计,避免尖锐边角;地面采用防滑材料,防止儿童滑倒受伤。
设置安全门、护栏、监控等设备,确保儿童在诊疗过程中的安全。
在显眼位置设置安全标识,如“小心碰头”、“注意台阶”等,提醒家长和儿童注意安全。
安全防护措施标准
安全材料选择
细节设计防护
安全设施配备
安全标识醒目
游戏与互动区域设计
游戏区域设置
寓教于乐理念
互动体验设计
亲子互动空间
设立专门的游戏区域,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设施,满足儿童玩耍需求。
设置互动游戏墙、触摸屏等互动设施,鼓励儿童参与,促进儿童社交和认知能力发展。
将游戏与教育相结合,设计寓教于乐的游戏项目,如认知游戏、角色扮演等,帮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设置亲子互动区域,鼓励家长陪伴儿童一起参与游戏和互动,增进亲子关系。
03
医疗安全专项设计
感染防控动线隔离
在医院内设置感染隔离区,专门用于收治患有传染病的患儿,有效阻断传染源。
隔离区域设置
设置独立的医护人员通道和患儿通道,避免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动线
建立严格的物品供应流程和污物处理通道,确保清洁物品不被污染。
物品供应与污物处理
消毒与通风系统规范
空气消毒
采用高效空气净化设备,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空气质量。
01
物品表面消毒
对诊疗区域的物品表面、地面等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微生物。
02
通风系统
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
03
应急疏散通道规划
在医院的各个楼层和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方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
在通道、楼梯口等位置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引导人员迅速撤离。
配备应急照明设备,确保在断电等紧急情况下能够照亮疏散通道。
安全出口
疏散指示标识
应急照明
04
智能化场景应用
智能导诊系统配置
分诊管理
实现智能分诊,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降低患者等待时间。
03
根据患者病情,提供最优就诊路径,包括科室位置、医生排班等实时信息。
02
导航指引
智能问诊
通过AI技术,模拟医生问诊,对患者进行初步疾病筛查和就诊建议。
01
病房监护设备集成
通过集成医疗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实时生命体征监测
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会立即发出报警信息,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异常情况报警
医护人员可通过智能终端,对病房内患者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远程监控与管理
远程会诊平台搭建
专家资源共享
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专家资源的跨地域共享,提高诊断准确率。
01
患者数据共享
患者病历、检查结果等数据可实时传输至会诊平台,方便专家查阅。
02
实时互动交流
支持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方式,确保医患沟通顺畅,提高会诊效率。
03
05
环保与可持续性设计
节能建材选用标准
选择符合节能标准的建筑材料,如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节能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