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与出血急救处理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骨折急救处置流程
01
伤情识别与初步评估
03
出血控制标准方法
04
特殊部位处理方案
05
急救设备规范应用
06
后续处理与预防教育
01
伤情识别与初步评估
快速判断骨折体征
骨折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尤其是活动时加剧。
疼痛
骨折部位出现明显的畸形或异常弯曲。
畸形
骨折周围会迅速肿胀,并伴有青紫或瘀斑。
肿胀
骨折部位无法正常活动或承重。
功能障碍
鉴别出血类型
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呈红色渗出状,像水珠一样慢慢渗出,通常可以自行止血。
03
血液呈暗红色,持续流出,速度相对较慢。
02
静脉出血
动脉出血
血液呈鲜红色,喷射状或搏动性,速度较快,危险性较大。
01
安全环境确认
排除危险源
确保患者周围无危险物品或环境,如倒塌的建筑物、交通车辆等。
01
救援人员安全
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避免在救援过程中受伤。
02
患者体位
尽可能使患者保持安静、舒适的体位,避免进一步损伤。
03
02
骨折急救处置流程
临时固定操作规范
采用夹板将骨折部位固定,避免骨折端移动,减轻疼痛。
夹板固定
绷带包扎
抬高伤肢
使用绷带或纱布对骨折部位进行包扎,减少出血和防止外界污染。
将伤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以减少出血和减轻肿胀。
关节保护注意事项
尽量避免骨折部位的关节弯曲,以防加重损伤。
避免关节弯曲
固定时要轻轻固定,避免过紧导致局部压迫和疼痛。
轻轻固定
使用冰袋或冷敷物对骨折部位进行冰敷,减轻肿胀和疼痛。
冰敷治疗
搬运护送技术要点
注意伤势
在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伤员的伤势,如有变化及时处理。
03
尽快将伤员运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02
快速运送
保持平稳
在搬运过程中保持平稳,避免颠簸和摇晃。
01
03
出血控制标准方法
直接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小血管出血
如皮肤、黏膜或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01
操作方法
用干净的纱布、绷带或毛巾等物品直接压在出血部位,持续压迫直至出血停止。
02
注意事项
压迫时要适度用力,避免过度压迫导致组织损伤。
03
加压包扎实施步骤
适用于较大血管出血或渗血
如四肢、躯干等部位的出血。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物品加压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
包扎时要保持绷带或三角巾的张力,避免过松或过紧;同时要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出血不止或包扎物脱落,应及时处理。
1
2
3
止血带使用禁忌
禁止将止血带扎在头部、颈部、肘窝、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且易受损的部位。
禁用部位
禁忌时间
注意事项
避免长时间使用止血带,以免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使用止血带时,应每隔一段时间放松一次,以避免肢体长时间缺血导致坏死;同时要注意观察止血效果,如止血效果不佳,应及时更换其他止血方法。
04
特殊部位处理方案
开放性骨折处理
清洗伤口
骨折固定
止血
送医治疗
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去除污物,注意避免水流直接接触骨折处。
用干净的绷带或纱布压迫止血,抬高受伤部位,减少血液流出。
用夹板或代用品(如树枝、硬纸板等)固定骨折部位,避免进一步移动。
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保持安静
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减少出血量。
头部位置
将患者头部稍微抬高,有利于血液流出,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呼吸和心跳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紧急就医
如有昏迷、持续呕吐、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颅脑损伤伴出血
内脏损伤警示标志
腹痛和压痛
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腹痛或压痛,疼痛可能逐渐加重或扩散。
出血和血肿
可能出现内出血,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同时可能出现血肿。
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
可能是胸部或腹部内脏损伤的表现,需立即就医。
尿液和排泄物变化
尿液颜色变深、有血尿或排便异常,可能是内脏损伤的表现,应及时就医。
05
急救设备规范应用
夹板选择与固定技巧
根据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夹板,如塑料夹板、铝制夹板或木制夹板等。
夹板类型选择
夹板长度与宽度
固定方法
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宽度应足以覆盖骨折部位。
夹板应紧贴皮肤,但不要过紧,以免压迫肌肉和血管;使用绷带或纱布将夹板固定,固定时要保持关节的稳定。
急救敷料使用标准
敷料选择
应选择无菌、透气、吸水性好的敷料,如纱布、绷带等。
01
敷料使用方法
在伤口处覆盖敷料,并用绷带或胶布固定,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或造成敷料移位。
02
更换频率
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如有污染或浸湿应及时更换。
03
防护装备消毒要求
使用75%酒精、碘伏等消毒剂对夹板、敷料、绷带等急救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消毒方法
每次使用前后都应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急救物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