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保守治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治疗原则与流程
03
常用固定技术
04
康复阶段管理
05
并发症防控
06
患者教育与随访
01
基本概念与适应症
01
基本概念与适应症
PART
保守治疗定义与原理
01
保守治疗定义
保守治疗是指非手术治疗骨折的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功能锻炼等。
02
保守治疗原理
通过手法复位恢复骨折部位的解剖关系,再利用外固定或牵引等手段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适用骨折类型分析
如裂纹骨折、青枝骨折等,骨折端不易发生移位,适合保守治疗。
稳定性骨折
如腕关节内骨折、髋关节内骨折等,虽然需要复位,但考虑手术风险,可选择保守治疗。
某些关节内骨折
此时手术治疗可能加重软组织损伤,因此选择保守治疗。
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
禁忌症与风险判断
包括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这些情况需要手术治疗。
禁忌症
保守治疗存在骨折复位不良、固定不稳、畸形愈合等风险,需要根据患者情况权衡利弊。同时,对于高龄、骨质疏松等患者,保守治疗风险相对较高,需谨慎选择。
风险判断
01
02
02
治疗原则与流程
PART
初期复位技术要点
通过手法将骨折部位恢复到原有位置,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和无明显移位的骨折。
手法复位
牵引复位
手术复位
通过肢体牵引达到骨折复位的目的,适用于关节脱位或骨折移位较大的情况。
对于复杂性骨折或无法手法复位的患者,需通过手术切开复位,确保骨折部位的准确性。
固定方式选择依据
石膏固定
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如四肢骨折,固定效果可靠,价格低廉。
02
04
03
01
牵引固定
适用于关节脱位或骨折移位较大的情况,通过牵引力使骨折复位并维持稳定。
夹板固定
适用于关节附近的骨折,如手腕、脚踝等,可根据肢体形状进行塑形。
内固定
通过手术将内固定器材(如钢板、螺钉等)植入体内,以稳定骨折部位,适用于复杂性骨折。
药物辅助治疗方案
止痛药
骨折后常伴随剧烈疼痛,可给予止痛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1
抗生素
对于开放性骨折或手术后的患者,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防治感染。
02
促骨愈合药
如中药接骨散、钙剂等,可促进骨折愈合,缩短康复时间。
03
抗凝血药
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需预防性使用抗凝血药,以防止血栓形成。
04
03
常用固定技术
PART
夹板固定操作规范
6px
6px
6px
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选择适当形状和大小的夹板。
选择适当夹板
用绷带、纱布或弹性固定带将夹板固定在适当位置,确保不移动。
固定夹板
将夹板紧贴患者皮肤,并用纱布或绷带将其固定。
安放夹板
01
03
02
定期检查夹板是否松动或移位,并及时调整。
定期检查
04
石膏绷带应用指南
石膏绷带制作
绷带固定
石膏绷带干燥
石膏绷带保护
根据需要,将石膏绷带浸泡在温水中,并按照说明挤出多余水分。
将湿润的石膏绷带缠绕在受伤部位上,并用夹子或金属扣固定。
让石膏绷带自然干燥,避免受潮或受到外力。
在使用石膏绷带期间,要注意保护石膏绷带不受损坏,并避免与水接触。
牵引适应证
牵引技术适用于骨折部位不能通过手术或其他治疗方式达到复位的情况。
牵引方法选择
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选择适当的牵引方法,如皮肤牵引、骨骼牵引等。
牵引力控制
牵引力应适当,过轻达不到治疗效果,过重会造成过度牵引。
牵引时间掌握
牵引时间应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确定,不宜过长或过短。
牵引技术实施条件
04
康复阶段管理
PART
早期功能锻炼方法
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尽早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以预防关节僵硬。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肌肉收缩和放松,促进肌肉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肌肉力量训练
在站立和行走时,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提高身体稳定性。
平衡和协调训练
中期复查评估标准
肌肉力量评估
测试肌肉力量是否恢复正常,是否存在肌肉萎缩现象。
03
检查关节活动范围是否达到正常标准,是否存在关节僵硬等问题。
02
关节活动度评估
影像学评估
通过X光或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01
后期康复计划调整
康复锻炼调整
根据中期评估结果,调整康复锻炼计划,增加锻炼强度和难度。
01
恢复日常生活活动
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注意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
02
定期复查和随访
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康复过程中的问题。
03
05
并发症防控
PART
常见并发症类型
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早期并发症
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损伤性骨化、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等。
晚期并发症
及时、通畅的引流,防止积血、积液导致感染。
创口引流
在骨折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降低感染风险。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