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篇项目四肩周炎的传统康复
传统康复技术
目录
肩周炎诊断
肩周炎康复评定
肩周炎诊治方案
学习目的
·学习肩周炎的诊断、常用康复评定和诊治方案
·熟悉和掌握肩周炎的传统康复治疗
学习要求
·掌握肩周炎的诊断、常用康复评定和诊治方案;
·熟悉肩周炎的定义、分类和病因病机。
定义DINGYI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该病是以肩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常发生在单侧肩部。
·本病属中医“肩痹”的范畴。
一、病因、病机
一
外伤及劳损
肩关节运动频繁,肩部软组织经常受到上肢重力和肩关节大范围运动的牵拉、扭转,容易引起损伤和劳损,软组织出现充血、水肿、渗出、增厚等炎性改变,出现软组织粘连,甚至肌腱等软组织钙化,导致肩关节运动功能严重障碍。
肩关节
本身病变
肩关节本身局部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如肌腱炎、腱鞘炎、撞击综合征和肩峰下损害,这些疾病可因为进一步造成肌腱、肩袖、滑囊、关节囊的损害、粘连、挛缩等病理改变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其他因素
肩关节脱位、上肢骨折固定时间过长;上肢偏瘫或神经麻痹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均可诱发肩关节周围炎。
二、诊断一临床症状
主症:肩部酸困疼痛和功能障碍。
·初起:经常性患侧肩关节酸痛,活动不利,有僵硬感。局部畏寒,一般昼轻夜重,夜不能寐。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臂放射。
·注:1、肩周炎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肩部压痛广泛,常见于肩前部等处。
2、活动障碍是疼痛引起。
诊断——临床症状
·中、后期: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日渐加重。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尤以外展上举更为严重(扛肩现象),患手不能摸背。不能做梳头、脱衣,扎裤带等动作。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后期还常出现局部肌肉僵硬、萎缩、肩峰突起等症状。
·注:1.中后期活动受限是关节粘连所致。
2.肩关节周围广泛粘连而形成“冻结肩”,随之疼痛减轻。
诊断——临床症状
·检查时,在患侧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处(肩内陵穴)、肩峰下缘
(肩髃穴),肩胛冈上缘(秉风穴)、小圆肌上缘(肩贞穴)等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点,患肩活动明显受限。
南中俞肩外命
柔风
(踹俞·-曲域天
(
踹俞·
◎肩贞
◎
肩关节周围炎一X线检查
·一般无明显改变;
·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大结节处有密度增高影,关节间隙变窄或者增宽等现象。
三、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
·肩周炎康复评定包括三个方面:即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方面。
·一般采用百分五级评定法:总分100分,其中疼痛30分、关节活动度3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0分。
(一)疼痛30分
(一)疼痛30分
(二)关节活动范围30分
(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0分
(一)康复评定一疼痛
1、无痛
30分;
2、活动时疼痛但程度较轻
20分
3、不动时疼痛较轻,活动时加重,但可忍受,偶有夜间痛
10分;
4、疼痛难忍,夜间尤重,影响睡眠,需服止痛药
0分。
(二)康复评定一关节活动范围
1.前屈上举(满分15)
(1)前屈上举≥150°
15分
(2)120°≤前屈上举150°
12分
(3)90°≤前屈上举120°
9分
(4)60°≤前屈上举90°
6分
(5)30°≤前屈上举60°
3分
(6)前屈上举30°
0分
(二)康复评定一关节活动范围
2.外旋(满分为9分)
(1)外旋40°
9分
(2)30°≤外旋40°
6分
(3)20°≤外旋30°
3分
(4)外旋20°
0分
(二)康复评定一关节活动范围
3.内旋(手背后伸)(满分6分)
(1)手可触及T12
6分;
(2)手可触及L5以上T12以下
4分;
(3)手可触及尾骶部
2分;
(4)手不能触及尾骶部
0分。
(三)康复评定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评定项目包括:穿脱套头衣,穿脱开口衣,翻衣服领,刷牙,梳头,用手触对侧腋窝,系裤带,便后使用卫生纸8项,每一项满分5分。
1.完成容易
2.勉强完成
3.不能完成
5分
3分
0分
评分标准
I级
Ⅱ级
Ⅲ级
IV级V级
100分
≥80分,100分≥60分,80分≥40分,60分
40分
四、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
·对急性期患者,康复治疗应着重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加速炎症的吸收。可选用非甾体类药物,物理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疼痛严重者可局部暂时制动;
·对缓解期患者,应强调解除粘连、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患者在接受被动治疗的同时,积极地主动运动训练。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
(一)
推拿手法治疗
·急性期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为治疗原则;
·慢性期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治疗原则;
·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