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模拟习题及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有关气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颈、胸两部
B、前方与食管相邻
C、气管上段两侧有甲状腺侧叶
D、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接环状软骨
E、在胸骨角平面分左、右主支气管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气管于环状软骨下缘续于喉,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约第四胸椎体下缘)分叉形成左、右主支气管;后方有食管经过;气管全长以胸廓上口为界,分为颈部和胸部;甲状腺侧叶位于喉下部与气管上部的两侧面。
2.下列关于直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S2前方起始
B、穿过尿生殖隔终于肛门
C、区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
D、有骶曲和会阴曲
E、中段为腹膜间位器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直肠在S3前方起始;穿过盆膈移行为肛管;中段为腹膜外位器官
3.下列关于骨髓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
B、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C、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D、黄骨髓不能变化为红骨髓
E、胎儿和幼儿骨内完全是红骨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骨髓是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一种海绵状组织,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具有造血功能,称红骨髓,5岁以后,长骨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失去造血活力,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4.关于颈动脉窦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颈外动脉的起始处
B、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
C、为化学感受器
D、可感受血液中氧分压的变化
E、为压力感受器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颈动脉窦为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血压的变化,位于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
5.外阴部最容易形成血肿的部位是
A、阴蒂
B、阴阜
C、尿道外口
D、大阴唇
E、小阴唇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大阴唇皮下脂肪部分含有丰富对血管,受外伤后容易形成血肿,选D。
6.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脱向
A、后下方
B、后方
C、前下方
D、前方
E、后上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肩关节下壁薄弱,常向前下方脱位。
7.感受颜色的视细胞是
A、视锥细胞
B、双极细胞
C、色素细胞
D、节细胞
E、视杆细胞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视锥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中央部,能感受强光和颜色的刺激
8.上消化道是指
A、口腔至食管
B、咽至小肠
C、口腔至十二指肠
D、食管至小肠
E、口腔至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上消化道是指口腔至十二指肠
9.具有大转子结构的骨是
A、桡骨
B、股骨
C、尺骨
D、肱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股骨颈与体交界处上外侧的隆起称大转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10.关于面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借内眦静脉与翼静脉丛交通
B、注入锁骨下静脉
C、直接与海绵窦相通
D、在口角平面以上通常无静脉瓣
E、不与面动脉伴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面静脉起于内眦静脉,在口角以上缺少静脉瓣,其内的血液可通过眼上下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当口角以上面部感染处理不当时,可能导致颅内的继发感染。面静脉是颈内静脉的属支。
11.能形成肌间隔的骨骼肌辅助装置是
A、腱纤维鞘
B、浅筋膜
C、深筋膜
D、滑膜囊
E、腱滑膜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深筋膜能形成肌间隔。
12.下列关于奇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4胸椎体平面转向左
B、注入上腔静脉
C、勾绕右肺根的下方
D、沿胸椎体的左侧上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胸部的静脉主干为奇静脉,奇静脉沿途收集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右肋间后静脉和半奇静脉等胸部的静脉血入上腔静脉。
13.下列关于一侧竖脊肌收缩的作用,正确的是
A、使脊柱前屈
B、使脊柱侧曲
C、使脊柱后伸
D、使脊柱旋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竖脊肌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及腰背筋膜,止于枕骨,双侧收缩时可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
14.行硬膜外麻醉操作时,将药注入
A、硬脑膜静脉窦
B、蛛网膜下隙
C、小脑延髓池
D、硬膜外隙
E、中央管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行硬膜外麻醉,将药物注入硬膜外隙,以阻滞脊神经根内的神经传导。
15.关节的基本结构是
A、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B、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
C、关节面、关节囊、半月板
D、关节面、关节腔、韧带
E、关节面、关节囊、关节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必须具有的结构是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
16.鼓室的前壁为
A、颈静脉壁
B、颈动脉壁
C、鼓膜壁
D、乳突壁
E、迷路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鼓室前壁亦称颈动脉壁,既颈动脉管的后壁
17.胎儿早期,睾丸位于
A、盆腔
B、腹股沟管
C、阴囊
D、胸腔
E、腹腔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睾丸在胎儿期经历了逐步发育成型与体位下降的过程,若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