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基础医学模拟试题与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与肾小球基底膜成分有交叉抗原的是
A、精子
B、抗原抗体复合物
C、HLA抗原
D、EB病毒
E、溶血性链球菌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与肾小球基底膜成分有交叉抗原,当机体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产生的抗体可与肾小球基底膜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肾小球肾炎。
2.幽门螺杆菌属于
A、兼性厌氧菌
B、厌氧芽胞杆菌
C、需氧芽胞杆菌
D、无芽胞厌氧菌
E、微需氧菌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在5%氧气、10%二氧化碳及85%氮气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3.浆细胞的特征是
A、有吞噬功能
B、由T细胞分化而来
C、是产生抗体的细胞,由B细胞分化而来
D、与肥大细胞有共同特征
E、由B细胞分化而来
正确答案:C
4.对代谢性H+的缓冲主要依靠
A、HC03-缓冲系统
B、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C、Hb缓冲系统
D、磷酸盐缓冲系统
E、Hb02缓冲系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代谢性H?的缓冲主要依靠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其缓冲能力强,能够迅速与H?结合,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血浆蛋白缓冲系统、Hb缓冲系统、磷酸盐缓冲系统等也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但不是主要依靠的缓冲系统。HbO?缓冲系统与对代谢性H?的缓冲关系不大。
5.通过性菌毛可在细菌间转移的物质是
A、中介体
B、异染颗粒
C、核蛋白体
D、质粒
E、核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细菌的质粒可通过性菌毛在细菌间转移,这是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一种方式。中介体主要与细菌的呼吸等功能有关;异染颗粒是细菌储存的营养物质;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但一般不是通过性菌毛转移;核蛋白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均与性菌毛转移物质无关。
6.关于NK细胞抗肿瘤作用,下列哪项不正确
A、释放穿孔素直接杀伤
B、促进瘤细胞凋亡
C、释放自然杀伤因子
D、杀伤作用受MHC限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NK细胞的杀伤作用不受MHC限制,这是NK细胞区别于其他细胞毒性T细胞的重要特点之一。NK细胞可通过释放穿孔素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能促进瘤细胞凋亡,也可释放自然杀伤因子等发挥抗肿瘤作用。
7.关于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错误的是
A、促进局部炎症的发生
B、引起机体发热
C、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D、产生越多,对机体越有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适量时对机体有利,若产生过多,可能会引起如炎症风暴等不良后果,对机体造成损伤,并非产生越多对机体越有利。细胞因子可促进局部炎症的发生、引起机体发热、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等。
8.生物活性最大的甲状腺激素是
A、一碘酪氨酸
B、三碘甲腺原氨酸
C、甲状腺素
D、反三碘甲腺原氨酸
E、二碘酪氨酸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甲状腺激素中生物活性最大的是三碘甲腺原氨酸(T?),其活性约为甲状腺素(T?)的5倍。一碘酪氨酸、二碘酪氨酸是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不具有甲状腺激素的生物活性。
9.感染组织高度肿胀坏死,按之可听到“捻发”音的细菌可能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无芽胞厌氧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可分解组织中的卵磷脂,生成溶血卵磷脂,破坏细胞膜,引起组织溶解坏死,病变组织高度肿胀,触之有“捻发”音,并有恶臭。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引起局部化脓性炎症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多种化脓性疾病等;无芽胞厌氧菌多引起内源性感染等;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引起结核病。
10.一般送检分离培养含病毒标本的最佳温度为
A、-70℃
B、37℃
C、4℃
D、25℃
E、-20℃
正确答案:C
11.心动周期中哪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等容舒张期末
B、心房收缩期末
C、快速充盈期末
D、等容收缩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主动脉压最低是在等容收缩期末。等容收缩期时心室肌强烈收缩使室内压急剧升高,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才被打开,血液进入主动脉,在此之前主动脉压是不断上升但未达到峰值,所以等容收缩期末主动脉压最低。
12.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称
A、肺活量
B、用力肺活量
C、每分通气量
D、肺总容量
E、肺泡通气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为肺活量,肺活量大于用力肺活量(选项B错误);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选项C错误);肺总容量是肺活量与余气量之和(选项D错误);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选项E错误)。所以选A。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就是肺活量,这是基本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概念。
13.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为
A、每分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