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休克的治疗措施.ppt
文件大小:967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2.81千字
文档摘要

休克的治疗措施目录一.一般性治疗二.抗休克裤的使用三.补充血容量四.积极治疗原发病五.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六.糖皮质激素七.血光活性物质的使用八.治疗DIC改善微循环一般性治疗1、体位:如有颅脑损伤或胸部伤,可用平卧位;如心肺功能不好,可采取“V”型姿势,即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和改善呼吸。2、吸氧:尽快给予高浓度、高流量面罩吸氧,6-8L/min(FiO2约0.7)。如效果不满意,PaO2<70mmHg时,应行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或呼气末正压通气,以改善气体交换提高血氧饱和度。3、保持呼吸道通畅:置鼻咽管或气管插管吸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一般性治疗4、镇静、止痛:可选用七厘散、云南白药、田七末等。严重颅脑损伤、呼吸道损伤及腹部损伤诊断未明者除外,考虑使用吗啡止痛。5、保持正常体温:防止加温、避免受凉、必要时降温。6、心肺复苏: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7、病情危急:边救治边检查、边诊断;先救治后诊断进行抗休克治疗。抗休克裤的使用1、首先控制活动性大出血。2、一种双层充气服,伤员穿着后可压迫腹部,骨盆和双下肢,以减少压迫组织的血流量使低血容量休克伤员的血液灌注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灌流量可相当于人体总血量30%以上,起到自体输血的作用(600~2000ml)。补充血容量1、早期液体复苏的原则和方法: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2、输液通道的建立:这是抢救严重创伤性休克最主要的措施。至少建立两条以上通畅的静脉通道,必要时静脉切开,以便快速大量输液。补充血容量3、输液量:已丧失的血容量、扩大的毛细血管床。4、输液速度:快速。输液速度原则上在第一个30min快速输平衡盐液1000~1500ml+右旋糖酐70(中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用输液泵加快输液,如休克缓解,可减慢速度,否则可再快速注入1000ml平衡盐液。5、晶胶比例:在血源困难条件下,晶∶胶比例为4∶1。补充血容量6、输液性质:原则要求液体的电解质浓度与正常血浆相似;渗透压及渗透量与全血相似;且能以最少的液量达到最大的扩容和最佳的带氧为原则。补充血容量(1)晶体:补充组织间液、恢复细胞功能,如平衡盐液(首选,最初15~30min内经数根静脉通路快速输入2000ml)、生理盐水(偏酸性,大量输入可造成高氯血症,加重酸中毒)及高渗氯化钠溶液、林格氏液。(2)胶体:血浆、红细胞悬液、人体白蛋白,代血浆,右旋糖酐及羟乙基淀粉等血浆增量剂(24小时以内不超过1000ml),全血。补充血容量①全血:是严重创伤性休克最好的胶体。②血浆:含有白蛋白、各种球蛋白和,是扩充血容量的生理性体液,可以较长时间地保留在血管内,对治疗创伤性休克有重要作用。③葡萄糖:休克晚期血糖值明显下降,是休克时的乏氧代谢,葡萄糖氧化不全,能量不足导致葡萄糖的低利用率和消耗增加所致。严重休克病人静注高渗葡萄糖,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补充血容量④一般联合应用葡萄糖和胰岛素及氯化钾(GIK)液:10%GS500ml+RI4u+10%KCl3ml,可增强葡萄糖的氧化能力,保护细胞膜,促进细胞功能恢复,血压可明显上升,有利于休克的好转。注意:休克早期应少用或不用葡萄糖,因休克是处于应激状态,血糖并不降低,输糖浓度高,可造成利尿丢失体液,降低电解质浓度。但在休克代偿期,输糖可缓解失代偿症状。积极治疗原发病先抗休克后手术;边抗休克,边手术。有效止血:紧急情况下,在急诊科(室)就地手术是一种救命性复苏措施,对出血性休克病员(如肝脾破裂)的抢救性外科手术起决定性的治疗作用。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休克的乏氧代谢必然导致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又可加重休克,酸中毒的存在也容易使其他治疗难以奏效,因此用碱性药物纠正酸血症已成为抗休克的主要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应连续进行血气分析,准确掌握酸碱紊乱及电解质(特别是K+)的异常情况,并根据休克的发生发展,及时给予纠正。纠正酸碱平衡紊乱5%碳酸氢钠:为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首次用量为200ml。乳酸钠溶液:本身无直接纠正酸中毒的作用,须在肝脏内将乳酸根氧化成重碳酸根(HCO3-)后方起作用。休克时肝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因此乳酸钠溶液的作用要等到肝功能恢复正常时方才出现。初次用量为100ml。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休克病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应用激素同样要在补足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之后,患者情况不见明显改善,方可考虑应用。常用的药物和剂量:(1)氢化可的松:10~40mg/kg(2)甲基强的松龙:30mg/kg(3)地塞米松:1~3mg/kg血光活性物质的使用1、血管收缩剂(1)指征:过敏、麻醉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