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疾病问诊演讲人:日期:
目录02问诊核心要点01疾病概述03症状特征分析04关键检查项目05鉴别诊断思路06患者管理建议
01疾病概述
定义与病理机制01定义肾小球疾病是指肾小球损伤或病变导致肾脏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02病理机制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包括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和高滤过等。
主要分类标准包括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遗传性肾炎等,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导致。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高早期症状隐匿病程长防治并重肾小球疾病是引起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肾小球疾病往往病程较长,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脏病,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肾小球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导致病情恶化。对于肾小球疾病,早期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以延缓病情进展,保护肾功能。
02问诊核心要点
主诉症状聚焦血尿蛋白尿尿量异常肾功能异常询问血尿的颜色、程度、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伴有疼痛或尿道刺激症状。了解蛋白尿的量和性质,是否伴有泡沫尿,以及是否有水肿等体征。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少尿、无尿或多尿,以及尿量变化的时间和程度。询问是否有腰部不适、乏力、恶心、呕吐等肾功能受损表现。
现病史采集重点发病情况详细询问发病时间、起病缓急、病情演变过程及诱因。01伴随症状了解是否有发热、寒战、腰痛、腹部不适、关节疼痛等伴随症状。02诊疗经过询问患者是否曾就医、做过哪些检查、用过哪些药物,以及治疗效果如何。03生活习惯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运动情况等,以评估对病情的影响。04
了解患者是否有长期用药史,尤其是肾毒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既往用药史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以排除药物过敏导致的肾损害。既往过敏问患者是否有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结石等肾脏疾病史。既往肾病史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肾脏疾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的病史。家族病史既往史关联分析
03症状特征分析
典型临床表现血尿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肾小球受损后,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液,形成血尿。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血浆蛋白滤过增多,形成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加,导致水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引起高血压。
伴随症状识别发热皮疹关节痛尿频尿急尿痛肾小球疾病可能伴有感染,如急性肾炎综合征等。如紫癜性肾炎,可能伴随皮肤紫癜。肾小球疾病可能伴有关节炎,如急性肾炎综合征、IgA肾病等。如伴有尿路感染,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病程较短。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病情急剧恶化,肾功能迅速减退,可伴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缓慢,常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模式
04关键检查项目
实验室筛查指标尿常规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指标,初步评估肾小球功能。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测血钾、血钠、血钙、血磷及酸碱平衡等指标,了解肾小球对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免疫学检查包括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指标,有助于肾小球疾病的病因诊断。
影像学评估选择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B超可显示肾脏大小、形态和结构,检测肾脏的实质厚度和皮质回声强度,判断肾小球疾病的严重程度。如肾动态显像,可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功能,了解肾脏的血流灌注情况。对于肾脏肿瘤、囊肿等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病理诊断金标准通过穿刺获取肾脏组织样本,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是确诊肾小球疾病的最可靠方法。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免疫病理检查观察肾小球的病理变化,如肾小球硬化、增生、坏死等,以及肾小管、肾间质的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检测肾小球内沉积的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复合物,有助于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05鉴别诊断思路
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肾病综合征包括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新月体性肾炎等。急进性肾炎综合括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等。急性肾炎综合征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为基本表现。慢性肾小球肾炎常见鉴别疾病谱
特异性指标对比尿蛋白肾小球疾病时尿蛋白常增多,不同病因尿蛋白分子量、成分不同。01尿红细胞肾小球源性血尿表现为变形红细胞为主,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则以正常形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