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甲状腺、肾上腺、垂体和性腺功能减低等内分泌疾病时,内分泌紊乱引起红细胞的造血功能受影响,主要调节造血活动的内分泌素不足,使骨髓增生不良甚至低下,出现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临床上表现以相应内分泌腺的症状和体征为主。*二、慢性病性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发生于慢性感染和炎症或肿瘤性疾病,以结核、类风湿关节炎和各种肿瘤为多见。主要引起贫血原因可能有:1.铁从巨噬细胞动员到血浆有障碍,铁代谢障碍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2.某些红细胞外在因素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3.红细胞生成素释放减少和骨髓对红细胞生成素反应迟钝。临床以原发病症状为主。血象:2/3正细胞正色素性,1/3小细胞低色素性,网织红细胞大致正常。骨髓象:粒红比值正常或红细胞系统增生减低;粒系明显增生,比例增高,细胞内铁减少,细胞外铁增多。中性粒细胞内可见中毒颗粒和空泡。生化检查:SI,TIBC低于正常,TS正常或降低。*三、骨髓病性贫血概述:当骨髓被异常组织或细胞浸润后,使造血组织被破坏或排挤,异常组织在骨髓恶性增生,释放毒素,争夺或干扰造血物质的利用产生贫血。临床表现:以一般恶性肿瘤的症状为主,同时出现贫血和出血的症状,有明显骨髓浸润所致的全身骨骼疼痛和局部压痛。血象:贫血程度不一,呈正常细胞性,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等和异形,有梨形、泪滴状、碎片状、嗜多色性红细胞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多见。网织红细胞增高,可出现中晚幼红细胞和中晚幼粒细胞。血小板通常减低,可见畸形。骨髓象和活检:骨髓涂片可以找到转移性瘤细胞或癌细胞。骨髓中发现转移瘤细胞是本病的确定性诊断。瘤细胞常聚集成堆,排列紧密,核大,核染色质粗糙浓密,分布不均,浆多深蓝或灰蓝,边缘不整,有颗粒和空泡。活检阳性率高****第三篇红细胞检验健康人RBC平均寿命120天,一个RBC可在组织和肺脏之间往返5~10万次,RBC的新生和破坏都很活跃,并保持RBC生成和破坏处于动态平衡,RBC主要因衰老而消亡,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器官主要是在肝脏和脾脏,其次为骨髓和其他部位。主要功能运输O2、CO2参与代谢第一节、贫血的分类和诊断中应用一、概念贫血(anemia)是指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及红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应的年龄组、性别组、和地域组人群的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贫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任何能损害红细胞的产生或加速其破坏的情况,当骨髓生成不能代偿红细胞的破坏或丢失时都会导致贫血。机体对缺氧进行代偿和适应机制心脏搏出量增加增加组织的灌注肺的代偿机能红细胞生成亢进氧解离曲线右移正常血液一克血红蛋白能携带1.34ml氧贫血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血液携氧能力减低,组织缺氧二、贫血的临床表现为防止对机体供氧量减少,心脏排血量增加贫血红细胞减少血液粘度减低和选择性的周围血管扩张周围血管阻力减低心率加速循环速度加快心脏博出量增加增加组织的灌注贫血时血液供应重新分配,供血减少区域为皮肤组织和肾脏,故皮肤苍白。对缺氧敏感的心肌、脑和肌肉供血量增加。肺的代偿机能贫血时呼吸加快、加深、呼吸增强,但这并不能得到更多的氧,这可能是对组织缺氧的一种反应。红细胞生成亢进贫血患者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几乎都有红细胞生成亢进,且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也增加,一般红细胞生成素的释放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成反比。2、3-DPG有与脱氧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减低贫血红细胞内(2、3-DPG)的合成增加HbO2解离曲线右移使组织在氧分压降低的情况下能摄取更多的氧氧解离曲线贫血的临床表现1、一般临床表现:疲乏、无力、皮肤、粘膜和甲床苍白。(是各种贫血的共同特征,主要由于皮肤毛细血管缺血所致,这是贫血最客观的体征,主要观察口唇粘膜、睑结膜、指甲及手掌皮肤皱折。贫血的临床表现2、心血管及呼吸系统表现:心悸、气短、活动后加剧,出现心动过速、心尖部和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严重时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贫血性心脏病。心电图有窦性心动过速,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主要由于缺血缺氧所致。3、神经系统表现: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疲倦,严重贫血可发生昏迷及脑水肿,主要由于神经系统缺血、缺氧所致。贫血的临床表现4.消化系统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