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肢体感觉异常?做个肌电图.docx
文件大小:38.18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1.33千字
文档摘要

肢体感觉异常?做个肌电图

小魏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做文案策划,经常使用电脑,最近1周发现左手小拇指和食指麻木、无力,觉得应该是颈椎出问题压迫神经导致的,去医院骨科门诊就医后医生初步考虑为“肘管综合症”,建议先去做个肌电图检查。

天气炎热,老張临睡前冲了个凉,头发也没吹干就开着空调呼呼大睡了,结果早上醒来时发现左侧无法抬起,顿时慌了神,猜测自己多半是脑梗了,赶紧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医生通过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后,建议他在做头颅检查前先去查一下肌电图。

那么,为什么需要做肌电图检查?什么是肌电图?它能筛查哪些疾病呢?

如果把我们人体的神经系统比成一棵大树,大脑和脊髓就像树根和树干,周围神经就好比树枝,肌肉则是树叶。因此,在探查“树枝”和“树叶”情况的基础上,就能判断是它们自身出现问题,还是“树干”存在问题。而肌电图就是通过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并且通过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一种方法。

目前,肌电图检查广泛应用于神经内外科、骨科及康复科,为神经及肌肉疾病的诊断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具体适用人群包括:肢体感觉异常的人群,比如感觉肢体无力,肌肉萎缩、酸痛、僵硬,肉跳,肢体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深感觉)减退或消失,肢体感觉异常(疼痛、麻木、瘙痒、蚁行感等);需要确诊观察脊髓前角病变、周围神经受累及肌肉病变者,比如脊髓前角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病、单个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各种脊病患者;面瘫、末梢神经炎、肌肉萎缩、周围神经损伤、运动神经元病(渐冻人)、颈(腰)椎病、糖尿病、肌炎、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帕金森氏病、重症肌无力等疾病患者。

临床医生一般会同时开具3项肌电图检查项目,分别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神经电图”和“肌电图”,三者相辅相成,可以判断上述人群的周围神经损伤程度,帮助判断神经是否有恢复、再生进展等;为神经肌肉病患者提供客观、定量、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方便医生把控病情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肌电图还能精准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状态,发现亚临床病灶位置。

一般情况下,检测医生会先进行用表面电极记录的无创的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电图检查,而后进行有创的针电极记录的肌电图检查,这个过程需要30~40分钟,病情特殊的患者可能需要1~2小时。由于检查时间较长,受检者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在检查前一天晚上洗头、洗澡,保持身体清洁,以免扎针后出现皮肤感染等症状。检查当天最好穿着宽松服饰,便于暴露检查部位。做诱发电位者需要当天洗头,且不能涂抹头油、发胶等,以保证信号清晰可靠。

2.有癫痫史、脑出血史或患有急慢性传染病者(包括乙肝、艾滋病等)必须在检查前告知医护人员,由医护人员根据病情状况决定是否适合接受检查。如有其他辅助资料如影像学、血液检查报告等请携带,可有助于医生优化肌电图检查流程。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脏病、安装人工瓣膜及心脏起搏器者,则不能接受肌电图检查。

3.不应在空腹状态下接受检查,避免检查过程中出现低血糖、低血压等情况,对检查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4.肢体易冰冷的患者,最好在检查前温暖好四肢。

5.检查过程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比如肌肉有酸痛感或有“触电”样的感觉,不过一般都比较轻微,不需特别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