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秋冬季儿童传染病防控指南.pptx
文件大小:3.78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2.6千字
文档摘要

秋冬季儿童传染病防控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常见类型及特征

02

主要传播途径

03

预防措施要点

04

家庭护理重点

05

学校防控要求

06

公共卫生应对

01

常见类型及特征

流感病毒高发期特点

流感病毒高发期特点

高热

呼吸道症状

全身症状明显

传染性强

流感病毒感染后,孩子常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甚至40℃。

流感病毒感染后,孩子常出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

流感病毒感染后,孩子常出现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易在人群密集场所引发暴发流行。

手足口病典型症状

发热

手足口病患儿常常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

02

04

03

01

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内可出现疱疹、溃疡等病变,疼痛明显,影响饮食。

皮疹

手足口病患儿手心、足心、臀部等部位常常出现斑丘疹、疱疹等皮疹,部分患儿皮疹可遍布全身。

并发症

手足口病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轮状病毒感染后,孩子常常出现腹泻症状,每天可达数次至十几次,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样。

轮状病毒感染初期,孩子常伴有呕吐症状,有时可吐出胃内容物。

轮状病毒感染后,孩子可出现发热症状,但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

由于腹泻、呕吐等症状,孩子容易出现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腹泻

呕吐

发热

脱水

02

主要传播途径

如流感、麻疹、腮腺炎等,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儿童易感染。

呼吸道传染病

秋冬季节,室内密闭环境空气流通差,病毒易滞留,增加感染风险。

密闭环境风险

儿童聚集的公共场所,如幼儿园、学校等,空气飞沫传播风险高。

公共场所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风险

接触传播防控难点

接触传播方式多样

儿童间密切接触,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易造成交叉感染。

01

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接触病原后易感染,且病情较重。

02

防控难度大

儿童防控意识差,难以做到有效防护,接触后传播风险高。

03

接触后易感染

粪口途径感染案例

消化道传染病

如轮状病毒肠炎、手足口病等,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01

粪便污染

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如随地大小便、便后不洗手等,易造成粪便污染。

02

食物传播

被污染的食物、水源等,经口进入消化道,引发感染。

03

03

预防措施要点

按时接种麻疹疫苗,避免麻疹发病。

麻疹疫苗

推荐接种水痘疫苗,降低水痘发病率。

水痘疫苗

01

02

03

04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减少流感相关并发症。

流感疫苗

预防手足口病,建议接种相关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

疫苗接种时间规划

日常卫生习惯培养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减少病菌传播。

勤洗手

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

戴口罩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饮食卫生

保持个人卫生,不乱摸、不随地吐痰。

个人卫生

发现患者及时隔离,防止病菌扩散。

隔离患者

对患者用品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菌浓度。

通风换气

01

03

02

集体场所隔离规范

减少儿童聚集,降低传播风险。

避免聚集

04

04

家庭护理重点

发热症状观察标准

观察精神状态

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体温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伴随症状

体温监测

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出现萎靡不振、嗜睡、烦躁不安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观察是否伴有咳嗽、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若出现应及时就医。

补液与用药指导

补液

鼓励孩子多喝水,预防脱水,可饮用果汁、米汤等含水分较多的饮品。

01

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用药,不要自行给孩子服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02

物理降温

可采用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不建议使用酒精擦浴。

03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使用空气净化器或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空气消毒

孩子的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可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

玩具消毒

孩子的餐具应煮沸消毒或使用餐具消毒柜,确保消毒彻底。

餐具消毒

居家环境消毒方案

05

学校防控要求

晨检制度执行标准

晨检制度执行标准

体温监测

缺勤登记

病症询问

隔离措施

每日早晨对进入校园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体温监测,及时发现发热症状。

询问学生是否有咳嗽、流涕、乏力、胃肠道不适等传染病相关症状。

记录缺勤学生名单,追踪其病因及病情,确保无传染病传播风险。

对有疑似传染病症状的学生进行隔离,并通知家长接回,待康复后返校。

传染病知识普及

每学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包括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教育学生勤洗手、戴口罩、咳嗽礼仪等个人卫生习惯,减少病毒传播。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

鼓励学生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度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