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M-1、PCT及ET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triggeringreceptorexpressedonmyeloidcells–1,sTREM–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内毒素(endotoxin,ET)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普通肺炎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根据28d预后情况进一步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患者血清中sTREM–1、PCT和ET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指标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分析入院第1天血清sTREM–1、PCT联合ET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sTREM–1、PCT和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重症肺炎死亡组患者入院第4天和第7天的血清sTREM–1、PCT、E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较入院第1天均显著上升(Plt;0.05),存活组上述指标在入院第4天和第7天较入院第1天均显著下降(Plt;0.05)。重症肺炎死亡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4天和第7天的血清sTREM–1、PCT、E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存活组(Plt;0.05)。重症肺炎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sTREM–1、PCT和ET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lt;0.05),且各血清指标间亦呈正相关(Plt;0.05)。ROC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血清sTREM–1gt;56.90ng/L时,诊断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敏感度为89.13%,特异性为75.32%;PCTgt;12.97μg/L时,敏感度为76.09%,特异性为85.06%;ETgt;13.62pg/ml时,敏感度为73.91%,特异性为66.88%。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13%和96.75%。结论血清sTREM–1、PCT和ET水平在重症肺炎患者中均显著升高,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
[关键词]重症肺炎;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降钙素原;内毒素;预后
重症肺炎多表现出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以老年人群为主,患者免疫低下、多伴基础疾病[1];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riredpneumonia,CAP)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及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2]。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重症肺炎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病原菌检测被认为是重症肺炎的诊断依据,可指导用药,但其培养时间相对长,与疾病进展快、需快速诊断要求不符。肺炎属于感染性疾病,炎症多参与疾病发生、发展,故血清指标检测在重症肺炎诊断、病情评估中应用增多[3]。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triggeringreceptorexpressedonmyeloidcells–1,sTREM–1)为新发现的感染标志物,在肺炎中高表达[4]。有研究称血清sTREM–1水平与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指标检测可提高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5]。PCT为常见炎症指标,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度较高。内毒素(endotoxin,ET)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分,被发现可有效评估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6]。但目前国内对血清sTREM–1、ET在成人重症肺炎中的报道不多,而联合用于重症肺炎预后评估的报道更少。本研究通过探究血清sTREM–1、PCT联合ET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旨在为成人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治、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
标准:①根据《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7]:以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后仍需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处理为主要标准,次要标准包括呼吸频率≥30次/min、氧合指数≤250mmHg(1mmHg=0.133kPa)、多肺叶浸润、意识和(或)定向障碍、血尿素氮≥7.14mmol/L、收缩压lt;90mmHg需积极液体复苏6项;主要标准满足1项或次要标准≥3项即可确诊为重症肺炎。②年龄18~90岁。③均配合完成相关检查。④入组前14d内无激素类或抗菌类药物干预史。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