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ocx
文件大小:17.7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3.33千字
文档摘要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48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名,对照组医师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医师采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结果观察组医师的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综合能力评估均高于对照组(Plt;0.05),培训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提升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值得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诊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感染性疾病;教学模式

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复杂化,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已成为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作为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的关键阶段,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提升医疗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感染性疾病具有病情复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其诊疗过程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然而,目前住培教学中仍以单一学科培训为主,难以满足临床实践中多学科协作的实际需求[3]。传统的住培教学模式主要依赖科室内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缺乏跨学科交流和协作的系统训练。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科的住培过程中,由于疾病诊疗往往需结合微生物检验、药物治疗等多方面因素,单一的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4]。MDT模式通过整合检验科、药学部等多个专业领域的资源,不仅有助于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方案,还能培养住院医师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综合临床思维[5]。本研究将MDT模式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旨在评价MDT模式在提升住院医师临床诊疗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方面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48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参加住培的临床医师;②培训年限≥2年;③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培训期间请假累计gt;1个月;②因特殊原因未能完整参与培训考核;③中途退出培训计划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名。对照组中男11名,女13名,年龄24~28岁,平均(26.20±1.32)岁,其中研究生学历18名,本科学历6名;观察组中男12名,女12名,年龄23~29岁,平均(26.52±1.41)岁,其中研究生学历19名,本科学历5名。两组医师的性别、年龄、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医师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进行教学。理论教学每周进行2次专业理论授课,每次2学时,内容包括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医院感染防控要点、重点传染病诊治进展等。临床实践环节中,住培医师在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指导下参与门诊、病房诊疗工作,每周完成≥4份门诊或住院病历书写,并接受指导医师点评。教学查房由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持,每周1次,每次2h,重点讲解临床思维培养、诊疗方案制定及调整要点。病例讨论每个月2次,由住培医师轮流进行病例汇报,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进行专业点评和指导。

观察组医师在传统培训基础上实施MDT培训模式。首先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由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检验科主任技师1名、副主任技师1名、药学部主任药师1名组成培训指导小组,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和考核方案。多学科联合查房每周1次,由3个科室的副主任及以上职称专家共同参与,重点对疑难重症病例进行多维度分析,包括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临床解读、药敏试验的指导意义、抗感染治疗方案的优化调整等。多学科病例讨论会每个月2次,由住培医师提前准备典型病例,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各科室专家分别从专业角度进行点评和指导。多学科联合门诊每周1次,住培医师在3个科室副主任及以上职称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参与疑难感染性疾病的会诊工作,培养MDT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培训周期均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采用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评估、综合能力评价和满意度调查4个维度进行评估。理论考核采用标准化试题,内容包括感染性疾病诊断、微生物检验、抗菌药物应用等,满分100分,由科室教学主任组织实施。临床技能评估采用微型临床评估工具,包括病史采集(20分)、体格检查(20分)、诊疗方案制定(30分)、医患沟通(15分)和病历书写(15分)5个方面,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专家进行评估。综合能力评价包括团队协作意识(30分)、跨学科沟通能力(30分)、临床思维(40分)3个方面,由多学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