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技术考试模拟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脉冲成像英文缩写是()
A、SPI
B、CI
C、TID
D、PI
E、CSI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脉冲成像英文全称为PulseImaging,缩写为PI。
2.关于电离辐射致生物效应的分类,错误的是()
A、早期效应可分为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
B、躯体效应可以是确定效应,也可以是随机效应
C、确定性效应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有关,且有明显的阈值
D、随机性效应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无关,但有明显的阀值
E、遗传效应属随机效应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X线对生物体的照射,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物理阶段10-17~10-13秒。在放射生物作用的初期过程,能量被物体吸收,构成细胞与组织的原子、分子产生激发或电离过程。?物理化学阶段10-13~10-8秒。在物理阶段的生成物是不稳定的,又与邻近的分子作用,产生二次生成物。?化学阶段10-8~10-3秒。像自由电子与原子团那样反应性很强的生成物的相互作用,引发与周边物质的反应,其所生成的分子的变化,则将进入生化学阶段。?生化学阶段数秒~数小时。由于分子的变化会引起DNA和蛋白质的生物构造的变化。?生物学阶段数小时~数10年。在此阶段,可观察到细胞坏死、癌的发生、遗传效应等生物学变化。口诀:物物化生生
3.成人心脏摄影的焦-片距为()
A、50cm
B、200cm
C、100cm
D、180cm
E、85cm
正确答案:B
4.Gd-DTPA常规使用剂量为()
A、0.1mol/kg
B、0.2mol/kg
C、0.1mmol/kg
D、0.2mmol/kg
E、0.1ml/kg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Gd-DTPA常规使用剂量为0.1mmol/kg。
5.在CE-MRA前作造影剂团注通过时间的测定,目的是使靶血管与周围软组织产生最佳对比,其方法是()(细节题)
A、造影剂到达靶血管时,开始采集数据
B、造影剂到达峰值浓度时开始采集
C、使造影剂到达峰值浓度时的信号填写在K-空间中心
D、造影剂到达峰值浓度时正好采集完毕
E、造影剂到达峰值浓度后开始采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CE-MRA前作造影剂团注通过时间的测定,目的是使造影剂到达峰值浓度时的信号填写在K-空间中心,从而使靶血管与周围软组织产生最佳对比。选项A在造影剂到达靶血管时开始采集数据不是最佳时机;选项B造影剂到达峰值浓度时开始采集不能保证最佳对比;选项D造影剂到达峰值浓度时正好采集完毕不准确;选项E造影剂到达峰值浓度后开始采集也不符合要求。
6.不影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时间的是()
A、TE
B、TR
C、采集层数
D、相位编码数
E、回波链长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时间主要取决于重复时间(TR)、回波链长度(ETL)、相位编码数、采集层数等因素。TE主要影响图像的对比度等,一般不直接影响扫描时间。TR延长扫描时间会增加,回波链长度增加可减少扫描时间,相位编码数增加和采集层数增加都会使扫描时间延长。
7.与剑突末端至肚脐连线中点位于同一平面的是()
A、第1腰椎
B、第4腰椎
C、第12胸椎
D、第2腰椎
E、第3腰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肚脐平第4腰椎
8.进出肺门的结构不包括()
A、气管
B、肺静脉
C、主支气管
D、肺动脉
E、淋巴管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进出肺门的结构主要包括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淋巴管、神经等。气管位于胸腔外,不进入肺门。
9.在SE序列中,TE是指()
A、90°脉冲到180°脉冲间的时间
B、90°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
C、180°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
D、第一个90°脉冲至下一个90°脉冲所需的时间
E、质子完成弛豫所需要的时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SE序列中,TE(回波时间)是指90°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90°脉冲激发氢质子后,质子开始进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回波信号,这段时间就是TE。A选项描述的时间与TE定义不符;C选项错误,不是180°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D选项第一个90°脉冲至下一个90°脉冲所需的时间是TR(重复时间);E选项质子完成弛豫所需要的时间不是TE的定义。
10.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原子均由核及核外电子组成
B、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旋转
C、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
D、核外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称为“电子云”
E、一般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是2n个
正确答案:E
11.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均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
B、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旋转
C、K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D、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
E、K层电子轨道半径最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