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畜舍卫生管理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日常清洁管理
01
卫生基础规范
03
病原控制措施
04
环境参数调控
05
健康监测体系
06
应急管理预案
01
PART
卫生基础规范
畜舍选址与布局原则
01
选址要求
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和其他畜禽场。
02
布局原则
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不交叉污染,确保畜禽安全。
建筑材料卫生标准
建筑材料需坚固耐用,不易腐蚀和变形,以确保畜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耐用性
选择易于清洁和消毒的材料,如水泥、瓷砖等,避免使用难以清洁的材料,如木材、茅草等。
易清洁性
01
02
清洁区与污染区划分
包括畜禽舍内饲养区、饲料存放区等,应保持清洁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
清洁区
包括畜禽排泄物处理区、病死畜禽处理区等,应设在畜禽舍的下风向或远离清洁区的地方,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污染区
02
PART
日常清洁管理
垫料更换频率要求
对于湿度较高或垫料容易潮湿的畜舍,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垫料。
每周更换
每两周更换
随时更换
对于湿度适中、垫料较干燥且动物健康状况良好的畜舍,可以每两周更换一次垫料。
当垫料出现明显污染或潮湿时,应立即更换新垫料,以保持畜舍环境干燥、卫生。
粪便收集与处理流程
及时清理
每日至少清理一次畜舍内的粪便,避免粪便堆积和发酵产生有害气体。
01
密闭处理
将清理的粪便及时放入密闭的容器中,防止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传播。
02
无害化处理
采用高温堆肥、生物降解等方法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03
饲槽水槽消毒周期
随时消毒
当发现饲槽或水槽受到污染时,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03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深度消毒,将饲槽和水槽彻底清洗干净后再进行消毒。
02
每周深度消毒
每天消毒
对于直接接触饲料的饲槽和水槽,每天应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卫生。
01
03
PART
病原控制措施
酚类消毒剂
适用于畜禽舍内外环境、设备、器具的消毒,具有杀菌、杀病毒和杀真菌的作用。
醛类消毒剂
用于畜禽舍熏蒸消毒,对细菌、病毒和真菌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卤素类消毒剂
主要用于饮水消毒,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季铵盐类消毒剂
适用于畜禽舍内带畜禽消毒,对畜禽无害且杀菌谱广。
消毒剂选择与应用场景
全舍消毒操作规范
消毒前准备
消毒方法
消毒频次
消毒后处理
彻底清扫畜禽舍,去除粪便、垫料等污物,确保消毒效果。
喷洒、浸泡、熏蒸等,确保消毒剂能够覆盖到所有需要消毒的物体表面。
根据畜禽舍的情况和消毒剂的性能,制定合理的消毒频次,确保消毒效果。
及时通风换气,防止消毒剂残留对畜禽造成危害。
进出人员防疫管理
进出登记
所有进出畜禽舍的人员必须登记,记录进出时间、事由等信息。
01
消毒措施
进入畜禽舍前,人员必须更换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并进行手部消毒。
02
健康监测
定期对进出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不携带病原微生物进入畜禽舍。
03
宣传教育
加强进出人员的防疫意识教育,让他们了解防疫知识和措施。
04
04
PART
环境参数调控
温湿度监控标准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畜禽的生长和发育,通常畜禽舍的温度应控制在18-2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温度
湿度对畜禽的影响也很大,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引发畜禽的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一般应将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湿度
01
02
氨气是畜禽舍内最常见的有害气体之一,浓度过高会导致畜禽呼吸道受到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应控制在20ppm以下。
有害气体浓度阈值
氨气
硫化氢也是一种有害气体,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会使畜禽中毒,应控制在10ppm以下。
硫化氢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导致畜禽缺氧,影响健康和生产性能,应控制在0.15%以下。
二氧化碳
光照强度时间控制
合理的光照强度可以刺激畜禽的采食、生长和繁殖,光照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一般畜禽舍的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0-15勒克斯之间。
光照强度
适当的光照时间可以促进畜禽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光照时间不足会影响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一般情况下每天应保证畜禽接受8-16小时的光照。
光照时间
05
PART
健康监测体系
动物体况观察指标
精神状态
观察动物的活力、警觉性、反应能力、运动能力等。
01
营养状况
评估动物的肥胖程度、消瘦程度、采食量和饮水量等。
02
排泄物情况
检查动物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的形态、颜色、气味等。
03
皮肤和毛发
观察动物的皮肤弹性、色泽、有无创伤、脱毛等。
04
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现场快速检测
利用试纸、试剂盒等现场快速检测手段,及时筛查出潜在的病原微生物。
03
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离、PCR等实验室技术手段检测样品中的病原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