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情绪的面纱》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15)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教学设计理念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丰富且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认知的影响。《揭开情绪的面纱》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北师大版(2015)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第八章教材内容,秉持“体验-感悟-成长”的理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开展互动游戏和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情绪,在交流分享中深化对情绪的理解,在实践探索中学会管理情绪,从而促进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与人际交往。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情绪的概念、基本类型(喜、怒、哀、惧)以及复杂情绪的表现,理解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包括生理变化、认知评价、社会环境等因素。
熟练掌握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方法,如通过面部表情、言语表达、肢体动作等信号判断情绪状态,并能运用恰当的词汇描述情绪。
学会运用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有效应对不同情境下的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情绪的奥秘。
在情绪识别与调节的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对情绪的敏感度和调控能力。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归纳,逐步形成自主管理情绪的策略和方法,提升情绪管理的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情绪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身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管理情绪的意识。
帮助学生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克服因负面情绪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树立正确的情绪观,以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绪,增强同理心,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情绪的基本类型、产生原因及特点。这是学生认识情绪的基础,只有清晰了解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方法以及情绪调节的常用策略。掌握这些方法和策略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及时察觉情绪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情绪产生的复杂原因,尤其是认知评价对情绪的影响,学会从认知角度调整自己的情绪。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理解抽象的认知因素对情绪的影响具有一定难度。
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情绪调节方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稳定的情绪管理能力,避免在遇到情绪问题时知易行难。
关注每个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和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开展“情绪猜猜猜”游戏。教师展示一系列人物表情图片,如开心大笑、愤怒皱眉、悲伤哭泣、惊恐害怕等,邀请学生上台抽取图片,并根据图片中的表情表演相应的情绪,其他学生猜测表演的是哪种情绪。游戏结束后,提问学生:“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都遇到了哪些情绪?在生活中,你们还经历过哪些不同的情绪呢?”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游戏,上台表演的学生尽力展现图片中的情绪,台下学生认真观察并踊跃猜测。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纷纷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经历的情绪,如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的喜悦、和朋友争吵后的难过、遇到难题时的焦虑等。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直观地感受不同情绪的表现,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关于情绪的主题,同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情绪经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情绪的概念与基本类型讲解(7分钟)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翻开教材,找到关于情绪概念和基本类型的相关章节,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解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接着,详细介绍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喜、怒、哀、惧,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视频片段,如奥运会运动员夺冠时的喜悦、因被误解而产生的愤怒、亲人离世带来的哀伤、面对危险时的恐惧,帮助学生理解每种情绪的特点和表现。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不同情绪,展示情绪分类图表(如下),从情绪的性质、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讲解过程中,提问学生:“大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这些基本情绪吗?”
情绪类型
性质
常见表现形式
喜
积极
笑容、欢呼、兴奋
怒
消极
生气、愤怒、咆哮
哀
消极
悲伤、哭泣、沮丧
惧
消极
害怕、紧张、颤抖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讲解,阅读教材内容,观看视频和图表,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