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青春的奥秘》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15)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教学设计理念
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变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本教学设计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依据北师大版(2015)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第二章《幸福的基石》中《揭开青春的奥秘》的内容,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增强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能力,树立积极的心态,顺利度过青春期。同时,注重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包括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第二性征的出现等具体表现。
深入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科学原理,如激素分泌对身体发育的影响。
清晰阐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如情绪波动、自我意识增强、人际交往需求变化等。
学会识别并表达自己在青春期的情绪和心理感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在情境模拟中,提高应对青春期问题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消除因变化带来的困惑、焦虑等负面情绪,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培养健康的自我形象认知。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在青春期的变化和差异,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具体表现及特点。这是学生认识自我、适应青春期的基础,只有清晰了解这些变化,才能正确应对。
掌握应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挑战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在青春期的变化,克服因身体和心理变化产生的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对自身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如何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接纳自己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培养学生在面对青春期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时,具备理性思考和妥善处理的能力。青春期的情感问题较为微妙,学生缺乏经验,需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处理方式。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成长变化的短视频,视频内容涵盖小学到初中阶段学生在身高、体型、外貌等方面的明显变化,以及一些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情绪波动、独立意识增强等场景。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变化?这些变化让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看到了同学们长高了、变声了,自己对身高的变化感到开心或烦恼;还有的学生可能提到看到视频中的青少年情绪变化大,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情况,感觉有些困惑。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引发学生的共鸣,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青春期变化的情境中。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在青春期的经历和感受,为后续课程的展开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讲解(10分钟)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翻开教材,找到关于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相关章节,结合教材中的图示,详细讲解青春期身体外形的变化,如身高迅速增长,展示不同性别在青春期身高增长的图表(如下),让学生直观了解增长趋势;讲解体重增加、体型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接着,介绍内部器官的完善,如心脏功能增强、肺通气量增大、大脑发育更加完善等,简单解释这些变化对身体机能的积极影响。最后,重点讲解第二性征的出现,对于男生,包括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长出胡须、出现腋毛和阴毛等;对于女生,有乳房发育、声音变细、月经初潮出现、长出腋毛和阴毛等,在讲解过程中,强调这些变化都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消除学生可能存在的羞涩和困惑。讲解完后,提问学生:“大家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同学身上,有没有观察到这些生理变化呢?”
性别
年龄区间
身高增长趋势
男生
10-14岁
快速增长,每年可增长7-9厘米
男生
14-16岁
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女生
8-12岁
快速增长,每年可增长5-7厘米
女生
12-16岁
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认真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图示,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举手分享自己或身边同学出现的生理变化情况,如有的男生说自己声音变粗了,有的女生分享自己月经初潮的经历等。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资源和直观的图表,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传授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知识,让学生对自己身体正在发生的变化有科学、清晰的认识。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加深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