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练
一、单选题
1.小明身高约1.7m,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最好选择的刻度尺是()
A.量程0~2m,分度值1cm B.量程0~10m,分度值1dm
C.量程0~0.5m,分度值1cm D.量程0~15cm,分度值1mm
【答案】A
【解析】
【详解】已知小明身高约1.7m,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与身高差不多,所以选择的刻度尺的量程应该是0~2m或0~10m;比较可知,量程0~2m,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更高一些,测量误差较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1年河北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出全国“后十”,全年收获240个优良天,比2020年增加35天。有害物质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5dm
C.2.5μm=2.5×10﹣6cm D.2.5μm=2.5×10﹣9m
【答案】B
【解析】
【详解】AD.因为
所以
故AD错误;
B.因为
所以
故B正确;
C.因为
所以
故C错误。
故选B。
3.小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5cm、2.36cm、2.36cm、2.3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1cm
【答案】A
【解析】
【详解】观察4个测量数据发现,数据2.5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据相比少了一位,准确值不同,此测量数据是错误,需要去除,物体的长度
(最后的结果除不尽时要四舍五入,最终结果仍保留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即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且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像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
故A不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物体在15~20s内甲静止,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看出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且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符合题意;
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两个物体在15s末相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C.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详解】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
故选B。
7.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2∶3,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9∶4 B.4∶9 C.1∶1 D.2∶3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可知,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一辆汽车在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5m/s,后半程的速度为3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20m/s B.24m/s C.22.5m/s D.25m/s
【答案】A
【解析】
【详解】假设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为s,则整个过程中的路程为2s,由可知,汽车在前半程所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