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汽车清洗系统行业投资方向及市场空间预测报告(智研咨询发布).docx
文件大小:2.03 M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4.76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汽车清洗系统行业投资方向及市场空间预测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内容概况: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汽车清洗系统的应用领域的拓展,相应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一方面近年来新兴的高科技制造企业高速成长,由于其产品的生产工艺的精密程度高,使得汽车清洗系统成为其生产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产线设备,大大拓宽了汽车清洗系统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汽车制造企业通过购置先进的自动化清洗设备优化改造生产线、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改善产品质量成为必然趋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清洗系统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03.83亿元,近七年复合增长率为6.97%。未来,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产品加工精密程度的提高,汽车清洗系统市场将不断扩张。

相关上市企业:恒帅股份(300969)、通达电气(603390)、宝钢股份(600019)、华菱钢铁(000932)、山东钢铁(600022)、会通股份(688219)、金发科技(600143)、普利特(002324)、华谊集团(600623)、金力永磁(300748)等。

相关企业:法可赛(太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电装(天津)马达有限公司、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恩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宁波奥云德电器有限公司、浙江国蒙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真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贵州华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汽车清洗系统、聚丙烯(PP)产能、合成橡胶产量、需求量、市场规模

一、汽车清洗系统行业概述

汽车清洗系统是指安装在车身,用于自动清洗汽车玻璃、摄像头、车灯、雷达等许多组件组成的总和。洗涤器系统是汽车上很普通的装置,它由储水箱、水泵、输水管、喷水嘴组成。其中储水箱一般是1.5升~2升的塑料罐,水泵是一种微型电动离心泵,通过它将储水箱的洗涤水输向喷水嘴,经2~4个喷水嘴的挤压作用将洗涤水分成细小的射流喷向挡风玻璃,配合雨刮器起到清洁挡风玻璃的作用。汽车清洗分为普通清洗和精洗两种。普通汽车清洗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手工洗车及隧道洗车,因其成本低,操作简捷,所以受到众多车友的青睐。另一种是汽车精洗技术,其来源自欧洲,所以也称“汽车欧式精洗”,2010年末引进中国。汽车精洗是指汽车内外的清洗,比传统洗车更细致,更干净。

汽车清洗的分类

二、汽车清洗行业发展历程

起初,汽车主人使用简单的海绵和肥皂手工清洗车辆,而后传统洗车中心的兴起提供了专业洗车和打蜡等服务。自助洗车站使车主可以自行清洗,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性。现代化全自动洗车设施以高效、快速的方式满足清洗需求,而近年来,环保意识的崛起促使行业采用可持续洗车方式和数字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更绿色、便捷的体验,展示了汽车清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汽车清洗行业发展历程

三、汽车清洗系统行业产业链

汽车清洗系统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钢、PP料、橡胶、磁性材料、ABS料等;产业链中游为汽车清洗系统生产及制造;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后装市场。

汽车清洗系统行业产业链

聚丙烯作为汽车清洗系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主要是指丙烯通过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中国聚丙烯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了间歇式本体法、本体法、本体-气相法、气相法等多种生产工艺并举,大中小型生产规模并存的生产格局。随着煤(甲醇)制烯烃和PDH等新工艺路线的崛起,为中国聚烯烃原料路线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已形成多种原料路线并举,相互竞争的格局。近年来,中国聚丙烯产能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中国聚丙烯(PP)产能达到3954万吨/年,同比增长16.2%。

2016-2023年中国聚丙烯(PP)产能情况

橡胶常用于软管的制造,作为清洗液的传输通道,需要有一定的抗压强度、耐高低温性和耐老化等特点。我国橡胶主要包括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两种。其中,合成橡胶是从石油化工产品中生产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耐热、耐寒和耐化学药品性能,且产量多于天然橡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中国合成橡胶产量为837.9万吨,同比增长1.04%。未来,随着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合成橡胶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2016-2024年1-11月中国合成橡胶产量情况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清洗系统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四、汽车清洗系统行业发展现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万元,同比增长5.2%;人均消费支出为2.06万元,同比增长5.6%。其中,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2865元,增长10.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9%。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具备了购买汽车的能力。然而,不少车主在享受驾驶便利的同时,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