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朗读者:中华古诗英译文诵读》跨学科拓展课程设计.docx
文件大小:17.4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2.56千字
文档摘要

《朗读者:中华古诗英译文诵读》跨学科拓展课程设计

内容摘要:《朗读者:中华古诗英译文诵读》这门课程是一门整合语文和英语学科知识的跨学科拓展课程。本课所选的古诗以学生熟悉的四言唐诗为主,英语译文来自于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所译的《唐诗三百首》。本课从史料和各类文献中精选与诗人和诗作相关的历史资料,以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诗作相关的背景。并辅以英语语言知识点的讲解,最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学习,完成英语译文的朗诵任务。

关键词:古诗朗读英译文跨学科

一、课程的研究背景

在传统的工业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因此,教学也深受其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分科治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分科一定程度提升了教学效率,但是同时就注定使知识被课程的框架所限制从而变得狭隘。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这一传统的教学的缺陷就显得愈加突出。因此,教育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其中,学科整合就是被提出来的一种解决方案。本课程就属于这种学科交叉整合的拓展课程

二、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目标:

1.从趣味性着手,用口语化的课堂语言,适当而有尺度的玩笑和故事,引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构造一个轻松友好的学习环境。

2.从知识性着手,通过一些与古诗和诗人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体会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诗作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性格特点,为后续的学习和欣赏打下基础。

3.通过赏析大师们的古诗英译文,感受中英两种语言字里行间的关联和韵味,学习英语的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

4.从中文朗诵到英语朗诵,让学生体会正确的朗诵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英语诗句的发音阅读技巧。

5.记录学生的古诗英译文朗诵,并将录音整理成为学生作品进行保存。

(二)课时安排

三、课程的开展

(一)课程选材

谈到古诗不得不提的是唐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除此之外,笔者选择唐诗还有以下考虑:

首先,大量的唐诗被收录到语文教材之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其次,笔者选择的唐诗多为四言绝句,这样选择的目的是降低英译文的长度和难度,方便学生朗诵或背诵,使课程的难度适合七八年级的学生。

(二)课程的具体内容:

1.展示古诗的英译文

展示古诗的英译文是每节课固定的第一个流程,这个环节还带有让学生猜出原诗的要求。这么设计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一开始就清楚的知道,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最终要求就是去学会朗诵该文本。其次,是要让学生进行英语文本的阅读和初步的阅读理解,使学生将眼前的英译文与过去学过的中文诗句联系起来。如图1中,学生能够通过bed,light,lookup,moonbright等词的提示下,配合图片,轻松的猜出本诗原文。最后,通过猜诗的活动,学生能在课的开始就获得一次学习的成就感,这能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2.古诗背景故事

笔者通过查阅史料和各类文献,梳理出部分古诗相关的材料,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听。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从历史的视角来观察诗作的诞生背景及其影响。这不仅方便了学生了解古诗中的各种典故,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诗句所包含的情感。

3.古诗译文中英对照讲解

这一环节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帮助学生解决译文中的英文词句理解问题。如图1所示,由于学生已经对该诗的诗句非常熟悉,就很容易解决tranquil,hoarfrost,bowing这些直译的词的理解问题。而InhomesicknessImdrowned.这种较难理解的语言则需要教师适当的进行讲解。另一方面,教师会引导学生从翻译的角度再来观察译文,比如图1《静夜思》的第二句“疑是地上霜”翻译成一般疑问句有什么好处;这首诗哪些句子押什么韵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知晓一些翻译规则和技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于英语文章审美能力。

4.古诗英译文诵读

在这一环节,学生不是跟着教师重复朗读译文。他们必须和自己的伙伴研究阅读的方法,包括语音语调,阅读的速度变化以及情感等等。而教师只在一旁起着帮助和建议的作用。之后,学生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朗诵出来,并由教师录音保存。最后,教师将学生的优秀朗读录音上传网络,以便学生能随时回顾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实践过程和收获

(一)招生的困境

本校的拓展课程施行走班制,学生在所有教师开出的拓展课程中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自由报名。然而没想到的是,因为本课的课程名称《中华古诗英译文诵读》不够吸引学生,刚开始学生兴趣不大,招生困难。

(二)课程的转机

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擅于讲故事的教师。这门课程要摆脱困境就要发挥其优势,把故事讲好。其中,罗振宇《罗辑思维》节目在以故事形式传递知识的方面是做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