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泛读第一单元_1.2感受美国.doc
文件大小:36.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1.22千字
文档摘要

授课时间

第周

课次

第次

课题

感受美国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

时数

2

教学

目标

了解作者眼中的美国社会和民族文化

感受作品华丽的语言风格,引发自己的深刻思索

教学

重点

了解作者眼中的美国社会和民族文化

教学

难点

感受作品华丽的语言风格,引发深刻思索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你眼中的美国是什么样子?是不是美国的空气都是甜的?现实中的美国并不一定就是天堂,这里也会有校园暴力甚至枪击事件发生。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笔触去真切地《感受美国》。

作者简介

刘醒龙,1956年1月10日生于湖北黄州,著名作家。曾任英山县水利局施工员、阀门厂工人,黄冈地区群艺馆文学部主任。现为《芳草》文学杂志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凤凰琴》《秋风醉了》《分享艰难》。著有长篇小说《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痛失》《弥天》《圣天门口》《天行者》《蟠虺》,以及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上上长江》,长诗《用胸膛行走的高原》。出版有小说集《刘醒龙文集》等三十余种。1998年2月,中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2011年8月,长篇小说《天行者》再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文章ABC三部分分别讲述:华尔街与纽约地铁对比印象;美国人的财富观念;美国的民族历史文化。

合作探究

作者眼中的华尔街和纽约地铁分别代表了什么?

明确:首先,华尔街代表了美国的贪婪,是个充满铜臭的地方。其次,华尔街的地位太重要了,影响美国甚至世界经济。而作者通过视觉感受、亲身经历以及对纽约地铁的印象,与美国的华尔街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更深的印象。

美国人的财富观念是怎样的?如何看待他们的金钱观?

作者通过三个典型事例来阐述美国人的财富观,即金钱是让人享受快乐的。事例一是美国人平均每十年搬一次家、平均三年换一辆车、平均半年外出旅行一次;事例二是美国老人和中国老人的生活差异;事例三是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对待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不同态度。

美国的民族历史文化有什么特点?

“美国的历史在好莱坞电影中”,能在文化现实中同时包含历史与未来,美国是一个没有包袱、没有负担的民族。

小结

作者通过自己的美国之行,记录了自己对美国的多种印象,分别从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几个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美国印象”,探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及特性,对所谓“没有负担”的美国文化极尽欣赏。

六、作业

(一)观看几部经典奥斯卡获奖电影,感受电影中的美国。

(二)搜集资料,绘制你眼中的美国和中国对比图。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