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听力“DTTED”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摘要:针对传统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目标模糊、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本研究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高考英语听力考点类型,构建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DTTED”教学模式,即“诊断定位→靶向训练→任务迁移→评价反馈→诊断定位”的闭环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诊断定位为起点,通过靶向训练、任务迁移、评价反馈等环节,形成闭环式教学流程,精准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策略意识。经过实践验证,该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为高考英语听力备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听力;诊断定位;靶向训练;任务迁移;评价反馈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强调,传统听力教学模式存在的目标模糊、方法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基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结合高考英语听力考查重点(如细节捕捉、推理判断、主旨归纳等),构建\DTTED\闭环教学模式。通过实践验证,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协同发展。
一、理论框架与模式构建
1.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解析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听力教学需突破单纯技能训练,融入语言能力即语音辨识、语篇逻辑分析;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语境理解;信息加工与批判性思考和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等。
2.“DTTED”教学模式设计
该模式形成“诊断→训练→迁移→评价→再诊断”的螺旋上升结构:
诊断定位(Diagnose):采用“三维诊断法”
语言维度:语音连读、语速适应等基础能力检测
策略维度:笔记法、预测法等使用情况分析
心理维度:听力焦虑程度量表评估
靶向训练(TargetTraining):基于诊断结果设计分层任务
基础层:针对弱项进行专项强化(如数字辨听训练)
提升层:按高考题型设计“主旨题-细节题-推断题”模块化训练
拓展层:融入BBC/VOA等真实语料的文化语境分析
任务迁移(TaskTransfer):创设“情境-问题链”驱动深度学习
课堂模拟:设计机场问询、学术讲座等仿真场景
学科整合:如听力文本与历史事件的关联分析
策略迁移:将听力预测策略应用于阅读理解
评价反馈(Evaluate):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即时评价:利用智慧课堂系统进行错误归因分析
过程评价:建立包含策略使用频率、自我修正次数的成长档案
同伴互评:通过“听力日志分享会”开展反思性学习
二、教学实践与成效分析
1.实践案例
以外研社版高中英语必修三Module4ScientistsWhoChangedtheWorld为例:
诊断阶段:通过预测试发现72%学生对科技类文本中的专业术语如\gravity\,\hypothesis\存在辨音障碍。58%学生无法有效捕捉“让步逻辑信号词”(although,despite)引导的语义转折。
1.1靶向训练:
基础层:开展“科技词汇连读训练”
截取教材配套听力中“霍金访谈”片段;聚焦\black-holetheory\等术语的连读规律(如辅音+元音连读)。
提升层:设计高考高频考点专项训练
细节题:定位数字信息,如\Inwhichyearwastheexperimentconducted?\
推断题:解析隐含态度,如\WhatdoesthespeakerimplyaboutEinsteinsearlywork?\
1.2任务迁移:
跨学科情境创设:
模拟“国际青年科学论坛”,要求学生根据听力材料(教材P58TheDNADiscovery)撰写观点陈述稿;结合物理学科知识,分析听力文本中“量子力学”表述的准确性。
文化意识渗透:
对比教材听力材料(居里夫人传记)与BBC纪录片《科学巨匠》中的叙事视角差异;组织“科学伦理”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批判性评价听力文本中的观点。
1.3评价环节:
三维动态评价表:
2.实践效果
对实验班(n=50)进行两轮教学实验后发现:
高考听力模拟题得分率从68.4%提升至83.1%;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
语言能力:科技语篇听力理解正确率提高了29%。
学习策略:85%学生建立了个性化“听力障碍登记表”。
文化意识:在“东西方科学伦理观”写作任务中,62%学生能有效引用听力素材。
3.实践效果
对实验班(n=48)与对照班(n=45)进行对比研究表明:
听力测试均分提升12.3%(实验班)vs4.7%(对照班);策略使用频次方面实验班笔记法使用率也从32%提升至78%。
学习动机调查显示:85%学生认可“任务迁移环节有效提升学习兴趣”。
三、模式创新与实施建议
1.本模式的创新价值体现在:
1.1.精准教学闭环,通过数据驱动实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