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成药行业发展现状、进出口贸易及市场规模预测报告
内容概要:近两年,受医保控费、集采降价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中成药产销量有所下滑,2023年我国中成药产量和需求量分别降至210.60万吨和212.49万吨,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输出,中成药吸引了众多海外患者和医生的关注与认可,中成药走出国门,远销海外,2023年我国中成药出口量共计1.22万吨。
上市企业:白云山(600332)、云南白药(000538)、华润三九(000999)、同仁堂(600085)、太极集团(603858)、步长制药(600129)、片仔癀(600436)、天士力(002390)、信邦制药(600518)、东阿阿胶(000423)、康美药业(600535)
关键词:中成药产业链、中成药市场规模、中成药竞争格局、中成药发展趋势
一、概述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成药所处行业为“C27医药制造业”中的“2740中成药生产”。中成药生产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的生产活动。
按剂型不同,中成药可分为固体制剂、半固体剂型、液体制剂、气体剂型等类型,其中,固体剂型又包括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滴丸剂、片剂、胶剂、栓剂、丹剂、贴膏剂、涂膜剂等剂型;半固体剂型包括煎膏剂、软膏剂、凝胶剂等剂型;液体制剂包括合剂、口服液、酒剂、酊剂、糖浆剂、注射剂等;气体剂型又包括泡沫剂、喷雾剂等。
按功效不同,中成药可分为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祛暑剂、温里剂、表里双解、补益剂、安神剂、开窍剂、固涩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止咳平喘剂、消导化积剂、杀虫剂等类型。
中成药分类
二、市场政策
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中成药产业发展,如:2024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指出:进一步加强中药标准管理,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标准管理体系,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的意见》,指出:鼓励开展中医医疗技术创新,大力研发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新药和新型中医诊疗设备。
中国中成药行业相关政策
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布诸多政策支持当地中成药产业发展,如:2024年9月,云南省发布《云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指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鼓励中药注射剂、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企业使用GAP基地药材,对标识GAP的中药注射剂、中药给予政策支持,有效延伸中药材产业链,引导中药工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部分省市中成药行业相关政策
三、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中成药行业上游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中成药辅料、中成药生产设备、中成药包装等;行业中游为中成药制造;行业下游主要包括医疗机构、药店、电商等销售渠道以及终端消费者,其中,医疗机构是中成药最重要销售终端,此外,随着电商平台的不断发展,电商渠道也为中成药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到所需的中成药产品。
中国中成药行业产业链
2、上游
在中成药上游行业中,中药材种植为最重要的上游市场,我国中药材种植历史十分悠久,目前,种植品种达200多种,其中六七十种已形成较大规模生产能力,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不论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均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据统计,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510万亩,产量达539.8万吨,我国中药材持续增产为中成药行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2015-2023年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
3、下游
从下游消费渠道来看,目前医疗机构是我国中成药最重要的销售终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1070785个,同比增长3.67%,其中,医院数量达38355个,同比增长3.73%,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增加对中成药的需求也逐步扩大,与此同时,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中成药市场需求将一步增长。
2013-2023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统计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中成药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及产业前景规划报告》
四、发展现状
我国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银发经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驱动“肌肉骨骼”“调理保健”“慢病管理”等赛道迎来黄金机遇窗口期,同时,伴随着“新中式养生”等观念的兴起,滋补养生类中成药产品消费群体日益扩大,中成药对国民健康服务的贡献和助力健康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近两年,受医保控费、集采降价等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