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发布—中国金融外包行业现状、发展环境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内容概要:近年来,中国金融外包行业市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这一方面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目前,上海、深圳、北京等金融发达的城市纷纷建立金融服务中心基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受利率市场化、竞争加剧、成本控制要求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快速发展,并已形成较完整外包服务产业链。2023年中国金融外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200亿元,同比上涨6.7%。估计2024年中国金融外包行业持续扩大,达到3500亿元以上。
相关上市企业:京北方(002987)、神州信息(000555)、恒生电子(600570)、高伟达(300465)、软通动力(301236)、宇信科技(300674)、信雅达(600571)、安硕信息(300380)、浦发银行(600000)、博彦科技(002649)等。
相关企业:上海中软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华道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柯莱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圳联合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银雁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中亿行金融服务外包(北京)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金融外包、银行、证券、保险、市场规模
一、金融外包行业相关概述
金融外包是指是指金融企业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可以是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外包可以是将某项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从金融企业转交给服务商操作,或由服务商进一步转移给另一服务商(即“转包”)。通过外包,金融机构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目前,金融外包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业务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三者的区分在于所涉及的服务内容和能力建设的差异。
ITO(信息技术外包),指企业将IT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在金融行业,主要分为5个类别,包括软件研发和技术服务、IT解决方案、IT运营和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云服务与AI服务。其核心在于围绕IT系统的相关工作,常见的包括软件研发开发、咨询、维护、培训、测试;信息系统集成、桌面管理、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安全运维、灾备应急、安全审计;以及利用AI和云技术提供的云服务和AI服务等。
BPO(业务流程外包),指企业将非核心的流程类业务外包给服务提供商,在金融行业,主要分为垂直业务型(verticalBPO)和水平管理型(horizontalBPO)。垂直BPO提供的功能服务具有强烈的行业属性(如银行、证券、资管、保险等细分垂直市场);而水平BPO提供商则专注于特定功能,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如营销与运营、企业内部管理(人力、行政、财务与会计、法务、供应链管理)等。
KPO(知识流程外包),指接包方通过提供业务专业知识而非流程专业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侧重核心业务本身的知识输出和决策支持。常见的有金融业务咨询和基于大数据技术提供的数据采集、录入、加工、分析、挖掘等大数据服务。
金融外包细分类别
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起初,该行业主要集中在IT业务的外包领域,提供服务如桌面协助、大型数据系统的连接以及网络服务等。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在21世纪开始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2006年,这一行业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当时,神州数码与宁夏农村信用社(现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签订合同,标志着第一个中国本土金融服务外包项目就此诞生。近年来,随着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不断壮大,金融服务外包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据统计,截至2022年,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这种发展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未来的金融服务外包行业会更多地侧重于金融KPO,即通过提供业务专业知识而非流程专业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
金融外包行业发展历程
二、金融外包行业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金融外包行业上游主要包括提供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的行业,如IT设备和软件提供商、人力资源供应商等,IT设备和软件提供商为金融外包行业提供必要的IT基础设施和软件支持。随着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发展趋势,IT设备和软件在金融外包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力资源是金融外包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上游的人力资源供应商包括各种招聘机构、劳务派遣公司等,它们为金融外包行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中游是至金融外包服务提供商,它们是产业链中的核心部分,负责承接金融机构的外包业务,并提供专业的服务。下游是指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这些机构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金融外包行业产业链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