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
宪法培训课件
日期:
未找到bdjson
目录
contents
01
宪法基本概念
02
宪法历史发展
03
宪法内容结构
04
公民权利义务
05
宪法实施机制
06
宪法学习应用
宪法基本概念
01
宪法定义与性质
宪法的定义
宪法的性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
宪法具有法律性、政治性、根本性、最高性等性质,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宪法法律地位
01
宪法在国内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和核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2
宪法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宪法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对于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核心价值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政治权利、人身自由、财产权等,是保障人权的重要法律文件。
保障人权
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来源、行使方式和范围,建立了国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宪法以公正为核心价值之一,规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制约权力
促进公正
维护稳定
宪法历史发展
02
新中国宪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制定了四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其中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
清末立宪
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宪政改革,制定《钦定宪法大纲》等文件。
民国宪法
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宪法文件,但未能真正实施。
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宪法性文件,如《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为新中国宪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中国制宪历程
1988年修正案
2004年修正案
后续修正案
1999年修正案
1993年修正案
宪法修订历程
主要涉及经济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的修改,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主要修改了宪法序言部分,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入宪法。
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写入宪法,确立了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涉及了人权保障、土地征收、非公有制经济等多个方面,是历次修宪中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
此后,又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进行了两次宪法修正案,主要涉及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充实宪法宣誓制度等方面。
宪法时代意义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01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法律
02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政治权利、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并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来保障这些权利的实现。
宪法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03
宪法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和制度保障,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宪法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04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法律保障。
宪法内容结构
03
章节构成解析
介绍宪法的整体框架,包括章节设置和各章节之间的关系。
章节设置逻辑
详细阐述每一章节的主题,以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章节主要内容
指出学习每一章节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和可能遇到的难点。
章节重点难点
重要条款解读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详细解读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自由等。
国家机构与职能
宪法保障措施
解析宪法中关于国家机构设置、职权划分、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条款,如全国人大、国务院、法院等。
介绍宪法对于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公权力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制度。
1
2
3
宪法特殊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特点、实施方式等,强调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01
特别行政区制度
介绍特别行政区制度的由来、特点、与内地的关系以及实施情况,突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02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实践形式和意义,强调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03
公民权利义务
04
基本权利清单
6px
6px
6px
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受任何差别对待。
平等权
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享有自由出行和居住的权利。
人身自由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等。
政治权利
01
03
02
公民有信仰宗教和表达信仰的自由,不受非法干涉。
宗教信仰自由
04
义务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