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策略、市场环境及前景研究分析报告
内容概况:视听新媒体作为一类相对独立的媒体形态,以视听内容为核心,借助互联网等各种新的技术手段传播,对现有的媒介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国内视听新媒体行业业务的崛起,视听新媒体不断挤占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传统媒体纷纷“多管齐下”,谋划向视听新媒体转型。近年来,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在变局与变革中不断突破,展现强劲发展势头和勃勃生机。视听新媒体舆论引导力持续增强,精品创作频频“出圈”,产业生态万向延伸赋能千行百业,文化、科技、艺术深度融合打造新的文化生命体,国际传播话语空间不断拓展,行业治理水平切实提升,视听新媒体正展现昂扬向上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0087.7亿元。预计2024年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2587.3亿元。中国视听新媒体市场持续繁荣,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相关上市企业:分众传媒(002027)、腾讯控股(00700)、华数传媒(000156)、天下秀(600556)、中视传媒(600088)、电广传媒(000917)、东方明珠(600637)、歌华有线(600037)、凤凰新媒体(港股FENG)、新媒股份(300770)等。
相关企业: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北京连映传媒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视听新媒体、市场规模、互联网广告、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用户规模
一、视听新媒体行业概述
视听新媒体产业是指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为主要载体,按照工业化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的产业类型,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听新媒体主要分为三类,包括按时间界定、按数字技术界定和按互联网技术(IP网络协议)界定。
视听新媒体的分类
视听新媒体主要包括三种基本形态,第一,传播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新媒体,即IP新媒体,包括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播客。第二,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形态,强调传播空间的延伸,即广播式新媒体,包括移动多媒体广播、车载移动电视等。第三,民营媒体,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媒体,但它与媒体业务形成竞争,包括楼宇电视、巴士联播等。
视听新媒体的三种基本形态
二、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的发展经历了1996-2000年的萌芽期、2001-2007年的发育期和200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期。1996年前后,中国传统媒体兴起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热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媒体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媒体产业改革探索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广播媒体努力创新谋求新生,而中国的电视媒体进入了黄金发展期。21世纪初,手机电视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起步,我国电信运营商也开始手机电视业务试验,中国联通推出了基于CDMA1X网络的“视讯新干线”手机电视业务。2008年,中国视听新媒体在北京奥运会上大展身手央视网成为国际奥委会授权转播商,这是视听新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标志。
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历程
三、视听新媒体行业政策
新媒体产业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形式。为鼓励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视听新媒体行业政策。例如,2023年8月,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工程推荐选拔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注重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基层一线人才的推荐。加强艰苦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公共服务人才的倾斜支持力度。2024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要结合各地文化和旅游资源,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要求,组织广播电视媒体机构、网络视听平台、制作机构在已有重点微短剧项目中增加文化和旅游元素、创意、情节,或者通过自制、中外联合制作等方式原创开发新作品。
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相关政策
四、视听新媒体行业产业链
视听新媒体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内容提供商,包括影视制作公司、音乐唱片公司、游戏开发商等内容创作者,他们为视听新媒体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音视频内容。这些内容的多样性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观看体验和平台的吸引力。产业链下游为内容的接收与消费,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PC等多种终端设备接入视听新媒体平台,观看或收听内容。用户的消费行为(如观看时长、付费意愿、互动参与度等)直接反映了平台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
视听新媒体行业产业链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五、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现状
视听新媒体作为一类相对独立的媒体形态,以视听内容为核心,借助互联网等各种新的技术手段传播,对现有的媒介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国内视听新媒体行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