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职业学院《纳税实务》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序号:23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上课地点
教学单元名称
项目七个人所得税
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
课时
2
学情分析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喜欢记忆概念,不擅长理论联系实际,倾向于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熟悉非居民个人各项所得应纳税额计算方法
2.学生掌握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方法
3.学生掌握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方法
4.学生掌握居民个人稿酬所得预扣预缴方法
5.学生掌握居民个人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方法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完成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
2.学生能够完成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
3.学生能够完成居民个人工稿酬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
4.学生能够完成居民个人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
素质目标
1.传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受税收民生情怀
2.传承工匠精神,增强个税税收筹划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计算
2.教学难点: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
授课类型
理论课£理实一体课R实践课?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应用”赛项资源
参考教材
“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纳税实务》套书(第五版)、主编:张瑞珍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实训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在课程教学平台发布上课用综合所得明细
学生登陆课程教学平台,领取各自综合所得数据
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为课上任务做准备
课中
复习回顾(3min)
1.居民个人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适用范围
2.居民个人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间
3.居民个人综合所得汇算清缴计算方法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回顾相关知识点
承前启后
布置任务(2min)
情景创设,布置本次课任务
通过案例形式布置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授
(15min)
知识点1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具体计算公式为: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上述公式中,计算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税额的预扣率、速算扣除数,按表6-4(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执行。
教师讲授知识点
使用信息化教学,学习知识点1
学生练习
(10min)
【案例】学生根据自己综合所得数据计算本人收入总额。
1.学生计算本人收入总额
2.教师抽查计算结果
通过练习对知识点加深理解
新课讲授
(10min)
知识点2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具体预扣预缴方法如下。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
1.减除费用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20%计算。
2.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3.预扣率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至40%的超额累进预扣率,如表6-5(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所示;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20%的比例预扣率。
4.应纳税额
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
教师讲授知识点
使用信息化教学,学习知识点2
学生练习
(10min)
【案例】学生根据自己综合所得数据计算本人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
1.学生计算本人收入总额
2.教师抽查计算结果
通过练习对知识点加深理解
新课讲授
(10min)
知识点3非居民个人各项所得应纳税额计算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